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长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出现有关长调的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
取材内容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体现的是蒙古族延续至今的生活方式。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取材内容大都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演唱方法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以真声唱法为主,是最接近自然的声音.在蒙古长调里,除了旋律本身所具有的华彩装饰(如前依音、后依音、滑音、回音等)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蒙古语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特点
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
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
蒙古族长调民歌所包含的题材与蒙古族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它是蒙古族全部节日庆典、婚礼会、亲期相聚、“那达墓”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全而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代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战斗民族爱玩命,俄罗斯青年互相点火再跳河俄罗斯日前有一群贪玩青年在桥上玩火,极其危险。其中一名青年先把易燃液体淋在友人身上,然后点燃火焰。被烧成火人的青年,随即从高桥跃下河中,其后2名友人亦照样把自己烧成火人,跳入河中。事件中无人受伤,但警方正调查事故,并已拘捕一人。事发于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奔萨,两名...
2023-03-230阅读全文 >>吕宋人的臼齿与前臼齿的比例与其他人种不同。吕宋人的牙齿尺寸(a)与其他古人种(b,c)不同。出土的脚趾骨(图下)呈弯曲,显示吕宋人或善于攀爬。该批人骨化石在卡劳洞穴被发现。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近年陆续出土至少具5万年历史的7颗牙齿和6块骨头,经过数年研究后,科学家终于在周三(10日)发表报告,将这种...
2023-03-230阅读全文 >>风清扬是《笑傲江湖》中的顶级高手,只不过常年隐居华山山后,从不露面,所以江湖上知道他的人变的越来越少。但风清扬一出场就能明显感觉出他的气场不一般,根本不是岳不群、左冷禅等人能比的,可惜风清扬直到最后也没选择复出,所以关于他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一直是个谜。很多朋友都喜欢把风清扬和东方不败放在一起比较,...
2023-03-220阅读全文 >>美国“龙”货运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照片: Twitter/Christina H. Koch)据俄罗斯卫星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2月8日电,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美国“龙”货运飞船已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搭载着“龙”飞船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12月5日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
2023-03-220阅读全文 >>1982年间4月2日,阿根廷的军事独裁者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澎湃,出兵占领了马岛。这则消息传回了英国不列颠之后,号称“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迅速做出了最有利反应,那就是组织了一批特混舰队万历远征马岛。至此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战争正式打响。当然,鉴于两国肉眼可见的实力差距,战斗过程几乎以一边...
2023-03-230阅读全文 >>灵宝盆地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黄河南岸,三门峡市西部,东西长76.4公里,总面积3007.3平方公里。发源于南部小秦岭和崤山的七条河流约自南而北注入黄河,从西向东为双桥河、十二里河、枣香河、阳平河、沙河、弘农涧河、好阳河等。自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先后...
2023-03-22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