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发布时间:2023-03-22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2018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在桐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文物调查工作,最终于桐城市北部的孔城镇晴岚村魏庄自然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该遗址因而得名魏庄遗址。魏庄遗址周边呈冲积台地地貌,北侧有低矮的山丘,孔城河流经其南侧。2019年春,中国人民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魏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本次发掘分3个发掘区,发现了46处遗迹,其中32个灰坑、9座墓葬、2处路址、1处房址、1处灶址及1条灰沟。其中I发掘区位于发掘区域中部,发掘面积550平方米,共计发现29座灰坑、9座墓葬、2处路址、1处房址、1处灶址和1条灰沟;II发掘区位于I发掘区西侧,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并未发现遗迹现象;III发掘区发现4座灰坑。

  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集中发现于I发掘区东侧,墓坑较浅,除一座为东西走向外,其余朝向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墓内已无明显人骨痕迹,随葬品包括陶豆、罐、纺轮、盆、鼎、杯等陶器,石钺、锛、凿等石器,以及多件玉器。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M1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陶豆

  其中M1位于T104南部,为东西短南北长的近似长方形,方向北偏西43°。墓口长约160厘米、宽约84厘米。墓底距地面深约67厘米,墓底长约156厘米、宽约80厘米。出土随葬品有陶豆2件、陶壶3件、陶碗2件、陶纺轮1件、陶罐1件、石钺1件、石锛2件。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M8

  M8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座,墓口南北长约238厘米,东西宽约86厘米。墓深约45厘米,墓底南北长约226.5厘米、东西宽约70厘米。墓壁东侧中部开有一个壁龛,壁龛口南北长约66厘米,壁龛底南北长约62厘米。墓内无成形人骨,出土有1只陶罐和12组陶片。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F1

  商周时期房址1座,位于I发掘区的最西侧的T101内,由踩踏面和柱洞组成,西南侧被晚期灰坑打破。踩踏面南北长910厘米,北端东西最长730厘米,南端东西最长460厘米,中部最长处220厘米。平均厚15厘米,下方即为生土。踩踏面内外共计有24个柱洞,主要分布在踩踏面的南北两侧,部分柱洞的洞口残余有一圈红烧土痕迹。经过解剖,踩踏面南侧底部还发现有横向的柱洞痕迹,疑似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灶址位于踩踏面东侧中部,为一座近似三角形的坑,坑壁及部分坑底有大量人工堆砌的红烧土块。

  另有一座墓葬为唐代墓葬,编号为M8。该墓呈东西短南北长的近似长方形,朝向为南偏东10°。墓口长约252厘米、宽约40厘米。墓底长约252厘米、宽约40厘米。墓内有人骨残迹和棺板残迹,其内南部还有头箱。出土随葬品有瓷四系罐1件、瓷盘口壶1件、瓷碗4件、棺钉10件、铁剪1件、钗1件、U形器1件、铜钱4枚。

  初步推断魏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生活聚落遗址,包括明显的生活区和墓葬区。

  魏庄遗址地处凌家滩遗址和薛家岗遗址之间,从出土文物来看,其文化面貌也与二者有较多相似之处。比如在T104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一块半环形玉璜,其形制与凌家滩97M28内出土的玉璜,在玉质、工艺等方面均极为相似。另在T104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四周均有残缺的石钺,其打磨方式和钻孔的形制也可以在凌家滩87M2的出土遗物中找到类似的现象。

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石锛

  此外,在魏庄遗址M3中出土的一件石锛,虽然有石质上的区别,但其尺寸、磨制形状及方法与凌家滩98M11中出土的一件石锛非常接近。魏庄遗址出土的石钻,与薛家岗同类器物非常相似。

  本次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对每一片可以确定出土位置的遗物和每一个清理完毕的遗迹,均使用RTK测绘设备采集其点位。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考古队员利用MATLAB等电脑软件,还原出遗迹以及遗物在探方内的相对位置。在室内整理时,将遗物的尺寸、质地、花纹、完残程度和其对应的点位相匹配,考古人员就能够对遗物进行更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找出遗物与遗物之间、遗物与遗迹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另外,利用MATLAB将遗迹的特征点按照顺序连接起来,可以在考古队员整理时对遗迹的相对年代、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这种数字化的采集工作有利于在发掘工作结束之后还原发掘区域的原貌,为分析遗址的文化特征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方向。目前相关的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标签:  厘米  出土  考古  南北  遗迹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最新研究成果揭开颌铲象的起源与身世之谜》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