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马鬃龙:前无古“龙”的食草专家

发布时间:2023-03-22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马鬃龙:前无古“龙”的食草专家

马鬃龙:前无古“龙”的食草专家

马鬃龙:前无古“龙”的食草专家

据中国古动物馆企鹅号:歌曲“龙的传人”火遍中国,但估计作词人侯德健也没想到,黄河脚下竟睡有真龙!

想象一下,如果《侏罗纪公园》从电影变成了现实,痴迷恐龙的你终于能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恐龙的复活。

一天,负责照看中国区侏罗纪植食恐龙重任的饲养员愁眉苦展地跑来求助:本想给恐龙们升级餐标,特意从咱们内蒙古大草原拉来了成吨的优质牧草,但是这些平时食量惊人的庞然大物却好似无动于衷。看着这些日渐消瘦的恐龙,饲养员只能干着急,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看来养恐龙也不是一件易事。它们是不喜欢吃么?还是难道恐龙不吃草?

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讨论一件事情:到底什么是大家所说的“草”呢?

原来,我们常说的“草”,泛指与木本植物相对应的草本植物。但在植物的科学分类中,“草”其实是被子植物下属的禾本科植物的俗称。虽然我们常把恐龙想当然地分成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两大类,但实际情况是,禾本科植物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出现得较晚,侏罗纪时期还没演化出“草”呢!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侏罗纪的食草恐龙。所以不考虑它们的生活时代时,称为“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比较保险。

所以啊,侏罗纪的植食恐龙们不是不吃“草”,是压根儿还没有见过“草”呢!搞了半天,原来饲养员的植食恐龙不吃牧草,就和我们不敢轻易吃野菜一样,竟是因为“不识货”。

那么谁才是世界第一只品尝禾本科植物,正儿八经的食草恐龙呢?

dang dang dang dang

铺垫这么久,主角出场——马鬃龙(Equijubus)!

马鬃马鬃,这名字一听就是正统素食主义者!但你千万不要误会,之所以叫马鬃龙,可并不是因为后颈有如马一样的鬃毛,而是和五彩冠龙的名字来自于家乡五彩湾一样,马鬃龙的名字来自于它的家乡——甘肃省西北部的马鬃山地区。因为那里的戈壁丘陵,在强风的吹刮之下,山脊上碎石的排列和颜色,远远看去,宛如“马背上的鬃毛”一般。

马鬃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1.1亿年前),只有一个种,叫作诺氏马鬃龙(E. normani)。通过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科学家们判断马鬃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鸭嘴龙类之一,同时具备禽龙的部分特征。

经过复原的马鬃龙体长能达到7米,体重约2.5吨,也算一个大家伙了!而且它的四肢也非常强壮,可以灵活在两足和四足模式间自由切换。

言归正传,科学家们到底如何判断出马鬃龙的食物包括“草”的呢?

一般来说,如果要研究恐龙的食性,最常见的就是从它们的牙齿化石进行研究,通过牙齿的大小、形状、排列,甚至一些细节痕迹,都能从中判断出研究的恐龙到底是无肉不欢的饕餮之徒还是与世无争的素食主义者。

但这也只能定位到“肉食”“植食”的层面,为什么最后能确认说马鬃龙是前无古龙的“世界已知食草第一龙”呢?难道在它的胃部发现了“草化石”?

你说对了,只不过!不在胃部,而还是在牙齿!

201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对马鬃龙牙齿的进一步研究,竟然在马鬃龙的牙齿之间发现了植物的细胞和植硅体残留。那什么是植硅体呢?最直白简单地,可以把植硅体理解成植物体内的结石,它们非常易于保存下来,而且不同植物中的植硅体类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辨识度非常高。而马鬃龙牙齿里发现的,经过鉴定恰好就是一种属于禾本科的植硅体残留。

这一下可炸了锅,因为之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禾本科植物起源于白垩纪中晚期,而这一个无意的发现,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恐龙最早食草的科学证据。不仅确定了马鬃龙“世界食草第一龙”的身份,更把禾本科植物的起源推进到了距今1亿多年的白垩纪早期。

完全没有想到,吃饭塞牙又没有养成良好刷牙习惯的马鬃龙,竟然因此意外地成为了科学家们心目中的“宝藏恐龙”!但你可不要向马鬃龙学习不刷牙哟!

又回到咱们的假设情景,坚持收看“每天一只中国龙”到今天的你一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恐龙迷,如果你就在咱们的侏罗纪植食恐龙饲养员求助的顾问团当中,你会提出什么样的解决答案呢?

属于禾本科的“草”可是好东西,我们人类每天的主食,如水稻、小麦、玉米都是美味的禾本科植物!所以如何让复活的侏罗纪的植食恐龙吃草呢?

很简单,让我们从隔壁的白垩纪恐龙园区中借一只马鬃龙,让它狼吞虎咽做一个示范!有第一个吃“螃蟹”的龙了,自然大家也就有样学样了!

标签:  恐龙  植物  本科  侏罗纪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马鬃龙:前无古“龙”的食草专家》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海昏侯“国除诏书”被发现 首次揭示刘贺去世时间》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