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山(立陶宛语:Kryžiųkalnas)是立陶宛北部城市希奥利艾以北12公里处的一个朝圣地。其确切的起源无人知晓,不过据认为第一批十字架是1831年11月立陶宛人反俄起义后,放置在从前的一个军事掩体处。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多十字架,以及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雕像和玫瑰经念珠。2004年十字架的数量约有100,000个,2015年已超过200,000个!
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造反者尸体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
1944-1990年期间,这个地点又获得了一层特殊的意义,立陶宛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人持续不断地来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成为进行和平抵抗的象征。
尽管苏联政府非常辛苦地搬走新的十字架,并至少三次(包括1973年he 1975年的两次尝试)用推土机推平这个地方。甚至有传言说当局计划在附近的Kulvė河(Mūša河的支流)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样十字架山就将淹没在水底。十字架的数量大约有100000个。
1993年9月7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十字架山,宣布这是一个盼望、和平、爱与牺牲的地方。2000年,附近创建了一座方济各会修道院,修道院内部装饰有表现圣方济各在拉维纳山(La Verna)身体上出现圣痕的绘画。
这座山仍然无人管理,因此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点自由地安放十字架。一块石碑上刻着教宗的讲话:“感谢你们,立陶宛人,因为这座十字架山向欧洲国家和全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信仰。”
立陶宛十字架的工艺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立接受天主教以前的多神教时期,通过长期与天主教十字架造型的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十字架制作精细、大小形状各异。
首莱市以北十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十字架山,计有大大小小55000座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常常都印证着一段故事,立陶宛历史上不少战争和革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公元1979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己未年(羊年),闰六月,共384天。20世纪第8个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是中国正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改革开放正确道路的第一年。1979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始酝酿讨论; 中美建交,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和日渐...
2023-03-230阅读全文 >>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巨人族,据说第一代人类就是巨人,而且和现在的人类相差甚远,因此那个时候被人们称为巨人文明,并且恐龙时代的人类是巨人,这正好也说明了巨人在恐龙时代没有被毁灭的原因所在,但是恐龙时代过后巨人族却神秘的消失了,就如同在地球上灭绝了一样。第一代人类巨人文明巨人族是在地球上真实存在的种族,并...
2023-03-230阅读全文 >>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一旦哪位皇子被立为太子了,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他就是未来的合法继承人。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只要皇帝驾崩了,皇位就非太子莫属了,谁也无权反对。然而即便是当上了太子也不能保证是高枕无忧的。若是皇帝不开心了,或是后来觉得太子能力有限,又或是太子的势力威胁到了黄帝,那么皇帝分分钟就能把太子给废...
2023-03-230阅读全文 >>在服装方面,巴洛克风格对服装没有修身的要求,反而是偏向于宫廷,宽松和华丽,总能给人一种圆润的印象。羽毛,大檐帽,蕾丝,花袖等等都是巴洛克的经典元素。此外巴洛克风格中常见的颜色有金色、银色、宝石般的红黄蓝绿,象征着王权,桂冠与权杖。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
2023-03-230阅读全文 >>中国农村是美味食物的来源,也是最先接触自然的地方。农民对美食有独特的感受和经验。许多不起眼的成分通过农家手的结合得到升华,并进一步丰富了“舌尖上的中国”。湘西北的土家族人善于利用自然转化与食物和材料的结合将一道道美食带给土家儿女。土家鲊肉鲊肉是土家族特有的食物,尤其是在蔬菜淡季,也是款待客人的美味佳...
2023-03-220阅读全文 >>井头山遗址发掘再出新成果。研究人员对其中出土的两件木器上的黑色涂层进行了鉴定研究,最新结论确定该涂层为人工漆。出土的带销钉的残木器资料图片 地处浙江省余姚市的井头山遗址是长三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埋藏最深的贝丘遗址,被评为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发掘时发...
2023-03-23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