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百越的文化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03-23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百越之称谓源于先秦时代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那么百越的文化是什么样的呢?

百越的文化是什么样的

稻作

根据近代考古学的证据,水稻就是南方的古越人最先驯化。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很可能就是某一支“越”人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是当时世界发现最早的稻作文化,后来在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和长江中游流域的彭头山遗址等地发现了更早的稻作文化。

直到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考古发现水稻硅质体,将水稻驯化年代前推至最早1.4万年前,并据此推断广东英德牛栏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发祥地。

饲养家畜

浙江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家猪尤其是幼猪的骨骼,表明中国饲养家猪的历史,也可以远溯到七千年以前,从而断定百越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猪的地区之一,古越族则是最早饲养家猪的一个古老族群。

石制

石制工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之一。百越的瓯骆人很早就已制作石铲,作为一种起土或翻土的农具,这在骆越人的史前或商周遗址中有较多的发现。

西瓯、骆越地区的大石铲颇具特色,它主要分布在左右江流域的丘陵或平原地带,主要形状为双肩,肩部有平斜二种,器身扁平而长,有直腰、束腰二种,短柄,刃部呈弧形,石质坚硬。

建筑

居住形式与各族群生活的自然与经济条件有密切联系,百越一带的"干栏式房屋"可追溯至7000年以前。

中国古代塞北游牧民族多住便于迁徙的帐篷;中原诸夏部落多住窑洞、半地穴或地面起建的平房;而南方古越部落则住类似巢居式的“干栏式”房子,即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下层饲养牛、猪等家畜,上层住人,这样可以防止南方气候的潮湿和避开各种凶恶的野兽虫蛇。

《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溯穴居,避寒暑也。”文献上的"巢居",大体是指底层架空、二层住人的"干栏式房屋"。

青铜

古越人很早就懂得开采铜矿、炼铜。并善铸铜器,最具代表性的如青铜剑、青铜鼎、青铜编钟、铜鼓、铜铎等。铜铎即是一种摇奏体鸣乐器,即“铎”,青铜铸故称;常系于牲口颈部,也悬挂于庙、塔的檐角之上,风吹即发声,俗称风铃,也用于军队仪仗队中敲击。

南粤惠州博罗县发掘出3000年前的土产青铜鼎与青铜编钟,反映出了古代该地“钟鸣鼎食”之贵族气象。

古越人的铸剑技术闻名天下,吴越故地是春秋时代青铜宝剑的故乡。干将和莫邪的故事流传甚广,浙江莫干山即由此得名,并有剑池遗址。因越人擅长铸造和使用青铜剑,所以在古越族的世居地与交往地每每发现有青铜剑遗存。

舟船

古越人不但铸剑技术高超,越人也擅长航海。越人“水行而山处”,为习水民族。

古越族人民素以善制舟楫,巧于驭舟,尚铜鼓,精于剑,熟水性,善使舟及水战,首创水师,富于航海经验而著称于世。先秦时期的百越人很尚武,越人除了善制剑之外还善水战,楼船这种大型战船就是越人发明并最先使用的。

楼船的甲板建筑特别巨大,船高首宽,外观似楼,所以被称作“楼船”。《淮南子·原道训》云:“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说的就是百越族人不善陆上之事,而善舟水。

陶器

百越地区的陶器较有代表性的是印纹陶与黑陶。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的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创造出来的。

玉琮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5300-4300年,它与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齐家文化并驾齐驱,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发展到了最高峰。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既用来祭祀大地,也是权威的一种象征。

古文

在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一件残石钺上,发现了几个类似现代汉字的符号,其中最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类似“郑”字的文字。

一件余杭南湖出土的良渚时期陶罐上,有多达12个刻画符号,其中一只憨态可掬的类似老虎的形象。那些陶罐上的符号,也许就是古文字的起源。

越语

古越人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属于胶着语。古越语是一种多音节语言。从天皇所制干支名可见三皇时代古越语之一斑。十干曰:于逢、旅蒙、柔兆、疆困、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这些天皇时代创制的干支为多音节古越语。古越人所使用的古越语与古代北方所使用的语言相差极大,彼此不能通话。据载,汉刘向《说苑·善说》篇保存有一首“越人拥楫歌”,其歌辞同北方语言根本不同,不经翻译,连邻近的楚人也听不懂。

标签:  发现  遗址  文化  青铜  中国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百越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元旦的传说》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