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团年饭是最温暖的仪式

发布时间:2023-03-22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春节,一场盛大的宴会,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家人如约而至。团年饭,是乡愁最高处,也是亲人之间最温情的时刻,最温暖的仪式。

团年饭是最温暖的仪式

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喜欢称“年夜饭”为“团年饭”,一个“团”字,道尽了这顿饭的内涵要意。中国人过的每一个节日,如同“竹节”,每一个“节”都是一年中重要的“点”,到了“节”日,就是大团圆的时候,是享受亲情的时候。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点”,对于极其重视亲情的中华民族儿女来说,传统习俗“团年”只能是除夕这天,“这一天在远方的人都要回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饭。”

儿时的袁庭栋最期盼的就是春节,“不仅有肉吃,还可以穿上妈妈亲手缝的新衣服。”到了年关,父母还会教导孩子,不吉利的话不能说。尤其到了初一这天,即使小孩子犯了错,也是可以免遭责骂的。初一早上起床要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中午要吃长寿面,意味着健康长寿;晚上吃除夕夜的剩饭剩菜,意味着年年有余。“这些风俗直到现在仍然延续着。”

袁庭栋记忆中最早的团年饭,是热闹的、讲究的。吃饭之前,每家每户都会举行一个祭祀活动。“祭祖,不是到庙里面去,而是将家里种的大萝卜对半切,摆在桌上,上面插香、插蜡,祭拜完了,萝卜煮汤吃。”祭祀活动结束后,小孩子要给长辈磕头,说几句吉祥的话再上桌吃饭。

老成都民俗画家戴树良:

借磨子推汤圆煮醪糟

“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每当春节临近,老成都民俗画家戴树良的耳边,都会响起这首熟悉的童谣。

对老成都人来说,腊月是热闹的,街上卖火炮的,打萝卜枪的,吹糖人、捏面人的,还有小朋友最爱的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记忆深刻。“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晾香肠,熏腊肉,推汤圆。那时的磨子不是每家每户都有,邻居有,那就一起抬圈。小孩子都盼望着推汤圆,推完后将磨子洗干净还给邻居,然后煮点醪糟,其乐无穷。”

“老成都人在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即使是穷困的人家,也会杀鸡来吃,或炖或煮,香味在街道中弥漫开来,全方位满足大家的味蕾需求。”新年伊始,很多人会选择在初一初二游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到了初五,灯会表演开始了,龙灯、狮子灯等花灯样式繁多,造型美观别致。

著名辞赋家张昌余:

365天乡愁 找个时间释放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著名辞赋家、国学家张昌余讲述人们的思乡之情,“胡马来自北方,故依恋北风;越鸟来自于南方,故巢宿于南枝。动物尚且如此怀念故乡,人更是如此,总是对生养他的地方,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

张昌余的故乡情,浓缩在赋文《故乡恋曲》中:“曾记得:骑竹马青梅树下;还记得:弄青梅翠竹林边。吊脚楼里,玩藏猫猫之戏;芳草丛中,享斗蛐蛐之欢。折来绿柳编凉帽,扭住紫藤打秋千。青石拱桥做梭梭板,黄桷树桠当摇摇船。瀑布旁,缠大哥哥骑马马肩;溪水畔,哄小妹妹办姑姑筵。毛手毛脚,偷爬瓦檐掏幼雀;小心小意,轻捧蚱蜢喂雏燕……”

365天的乡愁,必须要寻找一个时间来释放。“年”是全年乡愁最浓厚的一天,要通过快乐、团聚解除乡愁。连李白那么豪爽浪漫的人,流落安徽宣城期间,听到子规鸟的叫声,都会勾起自己的思乡之情,写下《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年来了,即使跨越千山万水,历经风霜雨雪,也要回到故乡。

标签:  一个  乡愁  春节  故乡  汤圆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团年饭是最温暖的仪式》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立陶宛国徽有什么含义》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