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公元676年历史年表 公元676年历史大事 公元676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23-03-23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年表 > 手机阅读
676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仪凤元年。
中文名
676年
出自
《后汉书》
事项
纳州僚反
年份
唐高宗大圣大弘孝皇帝仪凤元年

676年历史大事

太子贤注《后汉书》

仪凤元年(六七六)十二月三日,皇太子贤上所注《后汉书》。《后汉书》乃南朝宋人范哗所撰,共九十卷,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贤乃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六七五)六月立为太子。贤招集当时学士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纳言、洛州司户格希元、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贤等,在梁人刘昭注《后汉书》的基础上,参考其它各家之书,注成《后汉书》。所注着重训诂,援引之书颇丰。然非一手成之,不免驳杂。贤于永隆元年(六八0)被废,迁至巴州(今四川巴中)后自杀。此注前后费时六年,未能详细校订,故难免有阙略之处。

纳州僚反

上元三年(六七六)正月,纳州(今四川兴文县南)僚反。唐遣黔州都督发兵讨之(《旧唐书·地理志》称仪凤二年(六七七)开山洞置纳州,或唐兵伐僚之后置纳州)。

徒安东都护府于辽东城

唐平高丽后,总章元年(六六八)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华人与当地酋豪共治其地。高丽民不服唐朝统治,连年反抗,咸亨元年至四年(六七0至六七三),爆发大规模战争。战争虽以唐朝胜利告终,然唐廷终于上元三年(六七六)二月二十八日,将安东都护府内徙至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并罢华人任都护府官职者,渐以高丽人自治其地。

徒熊津都督府于建安城

上元三年(六七六)二月,唐既内徙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旋亦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今辽宁营口附近)故城。百济户口原内徙于徐、兖等州者,亦令全部迁回建安,借以安抚百济之民。

吐蕃攻鄯、廓、河、芳等州

上元三年(六七六)闰三月,吐蕃攻鄯(今青海乐都)、廓(今青海尖扎以西)、河(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芳(今甘肃)四州。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御之。十七日,诏洛州牧周王显(即中宗)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轮(即睿宗)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军讨吐蕃。二王未行。八月,吐蕃又攻叠州(今甘肃迭部),破密恭、丹岭二县。原定于今冬封嵩山,因吐蕃来攻,诏停封。

行南选法

上元三年(六七六)八月七日,唐高宗敕遣五品以上清正官同御史往岭南、黔中选补官员,时人谓之南选。唐代铨选,五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任命或由宰相提名皇帝任命。六品以下文官由吏部任命,武官由兵部选拔。文武选一般在京师长安或东都洛阳进行。在东都者称东选,在岭南、黔中者称南选。汉至隋八九百年,虽然铨选方法不尽相同,但历代皆在京师选人,唐代南方生产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文化也随之逐渐发展。“南选”由是适应南方社会经济文化变化而产生。高宗上元二年以前已有南选(高祖武德后期或太宗贞观年间),上元三年始有详细记载。是年,高宗敕称:桂、广、交、黔等都督府前直接选补土人,简择未精,是以委五品以上强明清正中央官往南选补,监察御史同往监察。令补选以外,有应任五品以上官者,选使和所在都督府宜向朝廷具报其品行、艺能、政术等情况,及其能承担之职务(五品以上官由皇帝任命),并申明南选每四年一次(以后有三年一次的记载。东选乃一年一次。)南选间隔时间长,乃南方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仍较低使然。岭南、黔中南选一直持续到唐末,乃至五代。(江淮以南之“南选”,仅临时措施,非长期固定制度,与上述南选不同。)

狄仁杰犯颜直谏

上元三年(六七六)九月七日,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树。大理丞狄仁杰奏罪当除名。高宗以二人斫陵柏,不杀则陷己于不孝,必欲杀之。仁杰以二人罪不当死,固执不从。高宗怒,令仁杰出,仁杰曰:“罪不至死而今特杀之,是法不取信于民。法既无常,则人何所措手足?陛下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法改此罪当死,杀之则可。然今以昭陵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将谓陛下为何主?”高宗怒稍解,善才、怀义二人除名免死,流配岭南。

改元仪凤

上元三年(六七六)十一月八日,陈州人言于宛丘见凤凰,遂改元仪凤,大赦天下。

遣使分道巡抚

仪凤元年(六七六)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宰相来恒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为河北道大使,尚书左丞崔知悌、国子司业郑祖玄为江南道大使,分道巡抚。

676年通鉴记载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下仪凤元年(丙子,公元六七六年)

春,正月,壬戌,徙冀王轮为相王。

纳州獠反,敕黔州都督发兵讨之。

二月,甲戌,徙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先是有华人任安东官者,悉罢之。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其百济户口先徙於徐、兖等州者,皆置于建安。

天后劝上封中岳;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

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

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恒,济之兄;元超,收之子也。

甲辰,上还东都。

闰月,吐蕃寇鄯、廓、河、芳等州,敕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以御之。

己卯,诏以吐蕃犯塞,停封中岳。乙酉,以洛州牧周王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将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等,以讨吐蕃。二王皆不行。

庚寅,车驾西还。

甲寅,中书侍郎李义琰同中书门下三品。

戊午,车驾至九成宫。

六月,癸亥,黄门侍郎晋陵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秋,八月,乙未,吐蕃寇叠州。

壬寅,敕:“桂、广、交、黔等都督府,比来注拟土人,简择未精,自今每四年遣五品已上清正官充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拟。”时人谓之南选。

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叶,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冬,十月,车驾还京师。

丁酉,祫享太庙,用太学博士史璨议,禘后三年而祫,祫后二年而禘。

郇王素节,萧淑妃之子也,警敏好学。天后恶之,自岐州刺史左迁申州刺史。乾封初,敕曰:“素节既有旧疾,不须入朝。”而素节实无疾,自以久不得入觐,乃著《忠孝论》。王府仓曹参军张柬之因使潜封其论以进。后见之,诬以赃贿,丙午,降封翻阳王,袁州安置。

十一月,壬申,改元,赦天下。

庚寅,以李敬玄为中书令。

十二月,戊午,以来恒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为河北道大使,尚书左丞鄢陵崔知悌、国子司业郑祖玄为江南道大使,分道巡抚。

标签:  高宗  上元  吐蕃  元年  都督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公元676年历史年表 公元676年历史大事 公元676年大事记》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公元前271年历史年表 公元前271年历史大事 公元前271年大事记》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年表排行

历史年表精选

历史年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