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历时千年之久的东罗马帝国灭亡。 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的结束。英国驻波尔多的军队投降,法国收复除加莱以外的所有领土,百年战争结束。中世纪结束。
君士坦丁堡
王恂(?-1453),字用诚,初名振,改今名,湖广公安人。宣德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正统四年(1439)除翰林检讨,与修《宣宗实录》。十三年开修撰。正统十四年升大理石右寺丞,巡抚贵州。景泰三年(1452)改右春坊右庶子,管国子监司业事。景泰四年(1453),升任国子监祭酒,九月,得风疾卒于官。
徐琦(1385-1453),字良玉,先世浙江钱塘人,其祖谪戍宁夏,遂家在宁夏。永乐十三年(1415)举进士。授行人,历官兵部员外郎。明敏善断,居官能持大体。宣德六年(1431)擢右通政,出使安南,不受馈赠。还进南京兵部右侍郎。宣德八年,宣宗以安南贡赋不如额,南征士卒未尽返,命徐琦再次出使安南。琦对安南王黎麟晓以祸福,麟惧,铸代身金人,贡方物以谢罪。宣宗大悦,命取消徐琦戍籍,宴赉甚厚。正统初,考察南畿有司,黜不法者三十人。正统五年(1440)参赞南京机务。正统十四年进尚书,参赞如故。请天下卫所视府州县例皆建立学校,朝廷依其言而行。景泰元年(1450)专理兵部事。后复兼参赞。景泰四年(1453)三月二十二日卒,年六十八。谥贞襄。
陈勉(?-1453),字希进,江西于都人。永乐四年(1406)进士,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升广东按察副使,召还进左副都御史,宣德十年(1435)七月大理寺卿。景泰元年(1450)二月迁南京右都御史平反狱讼,多所建白,时论称之。其外和内刚,通法律,多吏能,临事敏捷,不负其职。二年二月致仕。四年十二月七日卒。
景泰四年(1453)八月,也先自立为可汗,以其次子为太师。十月十五日,也先遣使贡马致书,自称“大元田盛大可汗”,田盛,天圣之意也。书末署“添元”元年。书称:往者元朝受天命成为夷夏之主,今我已得其位,拥有国土和人民,并得传国玉玺,敬请遣使修好。景帝诏命廷臣商议报书所称,于十二月十九日决定从蒙古之习俗,称也先为“瓦剌可汗”。
正月,黄河在新塞口之南决口。四月,复塞新决口。五月,大雨,沙湾北岸决口,运河水流入盐河,漕船全部受阻。时黄河一支从荥泽南流入项城,一支从新乡八柳树入张秋会通河。七月,石璞开一新河,长三里,以避决口,上下通运河。十月,以徐有贞为佥都御史,治河。有贞本名珵,土木之变时曾主张南迁。徐、淮、山东、河南连年灾荒,大饥。湖广五开、清浪等苗起兵,旋败。也先以本年为添元元年(参见1451年,称可汗年份,《明史·鞑靼传》作景帝二年,《瓦剌传》作本年冬。添元元年在本年无疑)。
杨翥(1368-1453),字仲举,江苏吴县人。少孤贫,随兄授武昌,授徒自给。早年与杨士奇有交。杨士奇入仕后,荐翥经明行修。宣宗诏试吏部,称旨,授翰林院检讨,历修撰。正统中,命其为郕王府僚,为左长史。久之,以年高引归。郕王即大位,召翥入朝,拜其为礼部右侍郎。景泰三年(1452),进礼部尚书,给禄致仕。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卒,年八十五。翥一生笃行绝俗,以厚德为人称颂。
景泰四年(1453)三月初一日,山西巡按御史左鼎言:昔太祖定律令,至太宗,暂许有罪者赎,盖为权宜之计。乃法吏拘牵,沿为成例,官吏受枉法财,悉得减赎。国初建官有常,近始因事增设。主事每司二人,今增至十人。御史六十人,今则百余人,甚至一部有两尚书,侍郎亦为常额之倍,都御史以数十计,此京官之冗滥。外则增设抚民、管屯官。如河南参议,增二为四,佥事益三而为七,此外官之冗滥。天下布、按二司各十余人,乃每年遣御史巡视,又遣大臣巡抚镇守。今之巡抚镇守,也即为方面御史之曩助。其为方面御史,则合众人之长而不足;为巡抚镇守,则任一人之智而有余。有这种道理吗?至于御史迁转太骤,则宜以六年为率。令其通达政事,然后才可治人。巡按所系尤为重大,不要使初任之官,漫然尝试。其余百任事之人,皆应慎择而任用。景帝嘉纳其言。
太监兴安自金英得罪被废后,益加专权用事,佞佛甚于太监王振。请景帝别建大隆福寺,费银数十万。景泰四年(1453)三月二十六日,大隆福寺成,景帝命克期临幸。河东盐运判官杨浩切谏:陛下即位之初,首幸太学,海内之士,闻风景仰。现在又弃儒术而崇佛教,非垂范后世之法。郎中章纶亦上言:佛者,夷狄之法,非圣人之道。皇上若以万乘之尊,临幸非圣之地,吏官书之,传之万世,实有损圣德。景帝乃止。自从王振佞佛,每年一度僧,大作佛事,数年以来,京城内外,建寺二百余区,因此佛教日炽。景帝即位以来,廷臣谏事佛者甚众,景帝终不能尽从。
景泰四年(1453)四月二十二日,礼部右侍郎兼左春坊左庶子邹干等奏:临清县学生员伍铭等愿纳米八百石,乞入监读书。今山东等处正缺粮储,乞允其请,以济仓储,为权宜之计。景帝允准。并诏令全国各布政司及直隶知府州县学生员,有能出米八百石至徐州、东昌、临清以振灾民者,许入国子监读书。后减至五百石,又减至三百石。礼部尚书胡氵荧等言权宜之制,有伤士风。不久遂罢。至此,纳粟之例开,虽不久废止,但以后或遇岁荒,或遇边警,或大兴土木,动辄援引前例行之。军民子弟,亦得援生员例入监,谓“民生”,亦谓之“俊秀”,有人竟称之“例监”,而监生的社会地位亦渐轻矣。
洪英(?-1458),字实夫,福建怀安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选庶吉士,擢礼部主事,改任吏部,迁郎中,累迁至山东布政使。正统十四年(1449)以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督役夫筑临清城、运河堤。景泰三年(1452)十二月以右都御史改抚浙江。景泰四年六月召还,八月以前考察官吏有私,被劾下狱,不久放归。天顺二年十一月卒。有《澹成集》。
陈镒(1389-1456),字有戒,号柏轩,江苏吴县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迁湖广副使,改山东、浙江,皆有政绩。英宗即位后三月,即擢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正统六年(1441)春,英宗以陈镒久劳于外,命与王翱每岁一更代。正统七年,王翱调辽东,陈镒复出镇。岁满当换,而陈镒以陕人乞留,仍留旧任。正统九年春升右都御史,镇守如故。不久,奉命与靖远伯王骥巡视甘肃、宁夏、延绥边务。土木之变后,景帝监国,镒与大臣廷论王振之罪。于是王振之侄王山得以伏诛。也先将入犯,陈镒以于谦荐,出抚畿内。事宁召还,进左都御史。景泰二年(1451)陕西大饥,陈镒以陕民之请,复出镇陕,先后十余年,深得军民心,为前后出陕者所莫及。景泰三年(1452)春召还,加太子太保,掌都察院事。四年(1453)九月初二日以疾致仕,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卒,年六十八。赠太保,谥僖敏。有《介庵集》。
景泰四年(1453),日本国入朝进贡,至临清,掠居民财货,有明官指挥前往诘责,被殴几死。有司请朝廷执治其使,景帝恐失远人之心,不许。其时倭人除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礼部官员上言:“宣德年间,凡使臣所携私物,俱按时价给钱钞,或折支布帛,为数不多,却已大获利。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应大减其值。”景帝令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使臣不悦。诏增钱一万,犹以为少,并求增赐他物。景帝又下诏赠布帛一千五百匹,日本使臣才怏怏而去。
英国海狮为晒太阳独占浮台大打出手众所周知,海狮喜欢晒太阳休息,这样既可以保持体温恒定,还能杀菌。在视频中,一只愤怒的海狮独自霸占了一个浮台,并发出巨大声音警告周围同类远离。不一会儿,一只不服的海狮爬上浮筒准备和它一决高下。两只海狮随之展开决斗,又好似在跳踢踏舞,最后愤怒的海狮乘其不备,成功打败“侵犯...
2023-03-230阅读全文 >>图为考古队发现纳粹穴居地点的阿根廷和巴拉圭边境地区米西奥内斯省圣伊格纳西奥市巴拉那河图据环球网(崔云):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22日报道,近日,阿根廷一个考古团队称他们在位于阿根廷和巴拉圭边境地区米西奥内斯省圣伊格纳西奥市巴拉那河的一个森林中发现了一个石质结构的建筑残骸,根据石质建筑中的其他物品,考...
2023-03-220阅读全文 >>关于人类灵魂的是否存在,世界上是否有鬼,是每一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和研究。当然对于爱因斯坦来说,他会把人类的鬼魂通科学的方式描绘出来,看待鬼魂的方式更加的理性,不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神神叨叨,就算真有鬼也会被爱因斯坦抓起来研究!爱因斯坦对鬼的解释在爱因斯坦验证下,人们所说的鬼魂就是人们的自我意识,而意识...
2023-03-220阅读全文 >>八旗子弟,这个很多看过清宫剧的人一定都很熟悉,它是清朝时期满族人的一种组织形态,而清朝灭亡之后,这种形态并没有随着清政府的灭亡而消失,相反,现如今有很多活跃在人们视线中的“名人”,都是满族出身,比如以硬汉形象著称的吴京,他就是出身满族的正白旗。那这个正白旗在八旗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八旗的形成,来...
2023-03-230阅读全文 >>1772年,中国农历壬辰年,生肖龙年,属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第一天是星期三。中文名1772年外文名乾隆三十七年具体时间中国农历壬辰年,生肖龙年南极探险人类南极洲探险史1772年历史纪事南极探险的开端人类南极洲探险史(1772年—1958年)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
2023-03-220阅读全文 >>说起崂山,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了。崂山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之为牢山、劳山、鳌山等等,是山东半岛上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叫做“巨峰”,当地人称之为“崂顶”,总海拔达到1132.7米,是我国沿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我国从古至今对于那些山河百川的命名都是很有讲究的,就比如说东岳泰山,就...
2023-03-230阅读全文 >>公元577年历史年表 公元577年历史大事 公元577年大事记
公元573年历史年表 公元573年历史大事 公元573年大事记
公元578年历史年表 公元578年历史大事 公元578年大事记
公元579年历史年表 公元579年历史大事 公元579年大事记
公元581年历史年表 公元581年历史大事 公元581年大事记
公元580年历史年表 公元580年历史大事 公元580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