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虎团队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最新进展:EPAS1基因可能源自夏河人
据科学网(刘晓倩):背靠达里加山,面对甘加草原,在江拉沟河谷上方约50米处,记者来到了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化石的出土地——白石崖溶洞。这里海拔3200米,是备受关注的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原住地之一。
6月14至16日,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发布了中科院陈发虎院士团队关于夏河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夏河人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原住地的发现补上了现代藏族人群携带的高原适应基因——EPAS1基因来源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包括夏河人在内的古人类,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对夏河丹尼索瓦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的版图。
EPAS1基因可能源自夏河人
2010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的关键基因EPAS1。该成果的并列第一作者,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金鑫教授介绍,高原环境对人体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低压性低氧,大气压力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氧分压也随之下降。当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来到高原环境时,由于氧分压的降低,会使人产生缺氧,因而引起“高原反应”。EPAS1基因是低氧诱导调节通路中的重要基因,在人体面对低氧环境的调节通路中起到核心作用。藏族人群特有的“EPAS1”基因阻止了血红蛋白浓度的过度升高,降低了各种高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我们找到了EPAS1基因,却不知道它来自于哪里。”金鑫对记者说。
201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藏族人的EPAS1基因可能来源于丹尼索瓦人的研究成果。“虽然我们在丹尼索瓦人化石中找到了EPAS1基因,但丹尼索瓦人发现于海拔仅有700米的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在700米海拔的地方生活,并不需要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EPAS1基因。”该论文的作者之一金鑫说。
直到科学家发现夏河人,并确定它出土于海拔3200米的夏河白石崖岩洞,补上了EPAS1基因来源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研究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夏河人,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
青藏高原最老的考古遗址
兰州大学副教授张东菊介绍,白石崖溶洞位于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洞口高约5米宽8米。洞口处有相对较平坦的通道。在洞穴入口约30-50米处,记者看到了此前进行发掘的两个探方,共四平方米,分为十个地层,共采集了1400多件石制品,500多件动物骨骼。
采集的石制品以石片、石核、工具、断块为主。动物骨骼以较破碎的四肢骨为主,鉴定出的动物种属有犀牛、野牛、野马/驴、鬣狗和野羊/羚羊,与更新世晚期广布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环境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高度相似。可以鉴定的犀牛和鬣狗骨骼上均有较多敲击和切割痕迹,确定为人为活动结果,进一步证明人类活动是洞穴内动物骨骼堆积的主要因素。丰富的动物遗存为理解青藏高原旧石器人群的生业模式(古人类生产,获取食物的模式)和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提供重要信息。
张东菊说,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遗址上部文化层(人类活动造成的文化堆积)至少形成于距今四万年前,应该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老的考古遗址。
夏河人可能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版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说,根据对夏河人下颌骨的综合分析,它不属于任何一支已知古人群或现代人群。高星推测,夏河可能是更早的丹尼索瓦人发源地,而阿尔泰山地区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是其后代。对夏河丹尼索瓦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的版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表示,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具有借鉴意义。不同学者对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张的历史有不同的认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是世界范围备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争议和突破机遇共存。
相关报道:陈发虎院士团队古人类研究最新进展丹尼索瓦人或从夏河县来
据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晓倩记者宋喜群):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暨专家咨询研讨会,6月14至16日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会上发布了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团队关于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的最新进展。
1.四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活场景隐现
一枚发现于夏河白石崖溶洞的古人类右下颌骨化石的研究成果5月初发表于《自然》杂志,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关注。兰州大学副教授张东菊介绍,白石崖溶洞位于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洞口高约5米,宽8米。洞口处有相对较平坦的通道。在洞穴入口约30~50米处,记者看到了此前进行发掘的两个探方,共4平方米,根据地层分为十层,共采集了1400多件石制品,600多件动物骨骼。
采集的石制品以石片、石核、工具、断块为主。动物骨骼保存状况较差,以较破碎的四肢骨为主,鉴定出的动物种属有犀牛、野牛、野马等,与更新世晚期广布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环境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高度相似。
在采集的犀牛和鬣狗骨骼上发现敲击和切割痕迹,经鉴定为人为活动结果。张东菊说,可以确定白石崖溶洞存在旧石器文化遗存,年代样品正在测试,初步结果显示遗址人类活动造成的文化堆积至少形成于距今四万年前,应该为青藏高原最老的考古遗址。
通过采集的石制品我们发现,夏河人使用的石质工具修整度较低,这说明其对石料开发没有特殊需求;同时,在此地动物群组合以欧亚大陆晚更新世的代表性动物群“披毛犀一猛犸象”的主要种属为代表,而动物骨骼上的切割痕迹进一步证明人类活动是洞穴内动物骨骼堆积的主要因素;此外,鬣狗可能有短时间占据洞穴,但也曾成为古人类的狩猎对象。这些丰富的遗存为理解青藏高原旧石器人群的生业模式和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白石崖溶洞附近,还发现了两处旷野型遗址——哇尔塔遗址(全新世早中期)和尼玛龙遗址(晚更新世)。张东菊介绍,研究团队将对白石崖溶洞进行全面测绘,再次申请对洞穴不同部位进行小面积发掘,完成2018年发掘材料分析和各项测试。
2.神秘基因应源自夏河人
丹尼索瓦人定名源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此洞海拔仅有700米,在700米海拔的地方生活,并不需要适应高原缺氧的EPAS1基因,但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却保存了这种特殊基因,直到科学家发现夏河丹尼索瓦人后,才找到破解这一谜题的新线索。
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发现在海拔3200米的夏河白石崖岩洞。只有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才可能选择出耐低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金鑫教授说,EPAS1是低氧诱导调节通路中的重要基因,这一基因存在青藏高原现生人群中。夏河丹尼索瓦人的发现补上了EPAS1基因的最后一块拼图,据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夏河人,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说,丹尼索瓦人是一个神秘的存在。目前从牙齿的形态来看很难辨别其脸型,学术界也特别希望知道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
夏河人下颌骨形态、齿弓特征等,与其他中更新世人群有一些相似性,但也有明显差异。对臼齿的分析显示,它的尺寸非常大并且有第三齿根,臼齿有第三齿根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现代亚洲人群中。根据对下颌骨综合分析,它不属于任何一支已知古人群或现代人群。高星推测说,可能这里是更早的丹尼索瓦人发源地,而阿尔泰山地区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是其后代。对夏河丹尼索瓦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的版图。
“在这么小的发掘面积出土这么多化石,说明白石崖溶洞是当时人类的生活家园。”高星说,可以将其与中国已经发现的同期古人类化石进行形态对比,有助于厘清中更新世、中晚更新世古人类化石之间的演化关系。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征战不朽,这就是我国三国时期的主要体现。若是要说到哪个国家的君主是最无能的,大多数人估计就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了。不过大家知道吗?其实易中天所说的付不起的阿斗并不是刘禅,而是另有其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刘禅从一个十六岁的青年登基,始终稳坐皇位,一直到邓艾大军进攻蜀汉时,...
2023-03-230阅读全文 >>阿拉伯半岛发现阿舍利风格石器 现代人类祖先进入前其他古人类已进入该地区据中国社会科学网(闫勇/编译):美国《考古》杂志官网11月30日报道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现代人类祖先进入阿拉伯半岛之前,其他古人类已进入该地,并制造出了古老的石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埃莉诺·斯凯莉(Ele...
2023-03-220阅读全文 >>世界上唯一不会变质的食物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蜂蜜,据实验证实,蜂蜜的抗菌能力非常强,据说在1913年一位考古学家曾经在埃及金字塔的墓中发现了一罐完好的蜂蜜,已经足足尘封了3300多年,但是依然没有丝毫的变味变质。世界上唯一不会变质的食物蜂蜜虽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食物,但它却拥有着“长生不老”的绝技,...
2023-03-190阅读全文 >>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后世人习惯性地根据他的年号,将他叫做“嘉靖皇帝”。这位皇帝不得不说真的是一个奇葩皇帝,在位数十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没有上朝。看到这些,很多不了解朱厚熜的人可能直接就给他打上了“昏君”的标签,然而事实却是,他被称为一代明君。这到底是为什么,嘉靖皇帝到底有多少年没有上朝,为什么还...
2023-03-230阅读全文 >>说到“僧格林沁”这个人其实也还是挺有名气的一位大将了,但是他的死却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因为话说他的死是因为被一位不知名的少年给杀死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僧格林沁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是有杀死他的那位少年下下场到底如何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酒后失言,凌迟处死。公元1865年5月,僧格林...
2023-03-230阅读全文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影视剧里面看到这样的情节,有人拿着一份假的圣旨去宣读,以此来残害其他人,这种行为虽然在电视剧里面很常见,但很多人也很想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真的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吗?古代的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究竟有没有造假仿冒的可能性?为什么圣旨无法造假我们买东西时都想要买货真价实的东西,但是在生活...
2023-03-23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