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在75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斯氏亚冠龙软骨化石中发现DNA和蛋白质
据cnBeta:外媒报道,古生物学家宣布在7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发现了有机物。该研究小组称,他们在化石中发现了软骨细胞、蛋白质、染色体乃至DNA的存在证据,这意味着这些细胞的存活时间比人们想象的要长得多。
据悉,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白垩纪时期的斯氏亚冠龙软骨化石得到了这一发现。这些特殊的标本由于都还处于幼年阶段,这意味着它们在死亡的时候都还没有具备离开巢生活的能力。
研究小组在头骨碎片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软骨细胞的证据。其中两个仍以类似于细胞分裂末期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另一个则包含了类似染色体的结构。
研究人员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检查任何原始分子或蛋白质是否还能被保存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小组对来自同一巢穴的其他头骨进行了两次详细的分析,并将结果跟更近期的幼年鸸鹋头骨样本进行了比较。
首先他们采用了免疫测试,这涉及到一种物质,即如果它检测到某种特定细胞类型的抗体就会发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对II型胶原的抗体产生反应,这是一种在动物软骨中常见的蛋白质。研究小组说,这表明原始蛋白质的残留物仍存在。
可以理解的是,跟鸸鹋相比,恐龙样本的反应要弱得多。与此同时,恐龙的染色局限在一个地方,而鸸鹋则分散在整个样本中。
在第二项测试中,研究小组试图找到这种恐龙的DNA。他们从斯氏亚冠龙身上分离出单独的软骨细胞并用两种不同的染色物质跟DNA片段结合。不出所料,这种染色跟现代细胞的染色方式相同。
在这些样本中发现DNA的潜在意义无疑是巨大的。目前的观点认为,DNA最多只能保存100万年,但这些化石已经有7500万年的历史了。
“这些令人兴奋的新结果进一步证明,细胞跟它们的一些生物分子可以在深度时间内持续存在,”该研究联合首席作者Alida Bailleul指出,“他们认为DNA可以保存数千万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将鼓励研究古代DNA的科学家突破目前的极限,并使用新的方法来揭示古代组织中所有未知的分子秘密。”
不过这一发现可能在其他一些科学家看来并不正确,早前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尽管如此,这项新研究的研究人员似乎已经先发制人。他们指出,由于II型胶原蛋白不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所以细菌生物膜不会导致检测结果呈阳性。生物膜也会在DNA染色测试中产生跟人们在这里看到的非常不同的模式。最后,研究小组表示,跟鸸鹋的比较是在完全不同的实验室里进行的,所以不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
虽然《侏罗纪公园》仍是小说王国,但恐龙DNA和有机分子可能存在数千万年的可能性仍令人着迷,它可以让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迷人的远古生物。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相关报道:七千五百万年前的幼年亚冠龙软骨中发现蛋白质、染色体和DNA化学标记的迹象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后Alida Bailleul、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ary Schweitzer博士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在出土于美国蒙大拿州晚白垩世堆积的幼年斯氏亚冠龙软骨化石中,发现了可能保存至今的软骨细胞、染色体及DNA。
研究人员在进行头骨碎块的微观分析时,发现一件碎块边缘部位钙化的软骨组织内保存了两个仍然由细胞间桥相连的软骨细胞,其中还包含了类似染色体的结构。通过进一步运用免疫学检测及组化分析手段,该研究团队在另一件出土于同层位的标本内,观察到软骨化石细胞外有机基质对II型胶原蛋白抗体产生反应(II型胶原蛋白是主要的软骨胶原蛋白),表明原初软骨蛋白可能得以保存。研究人员在分离的软骨细胞中,通过染色实验结果推测,部分DNA信息也有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性。虽然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认定DNA的保存不会超过上百万年,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在中生代的古生物化石中,的确蕴含了保存相关遗传信息的潜力。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z206/5762999
相关报道:科学家在恐龙骨中发现了DNA迹象
据俄罗斯卫星网:《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报道,科学家在北美发现的生活于7500万年前的鸭嘴龙的软骨细胞中发现了蛋白质、染色体和DNA迹象。这一发现对科学家来说是真正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一片幼年鸭嘴龙碎骨的骨骼边缘发现了几个保存完好的软骨组织细胞。这是类似研究的首个发现,此前还从未发现过保存完好的整个细胞。此外,现在的科学观点认为,DNA的保存时间不超过100万年。
科学家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将为以后从世界其他中生代化石中提取和分析DNA的相关努力奠定基础。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化石背后的故事据澎湃新闻(秋实/整理):近日,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博士做客广州学而优书店,围绕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视觉奖的获奖图书《听化石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近中国古动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标本,揭秘数亿年的化石背后的生物演化历史,以及关于这些化石不为人知的故事。以下讲座内...
2023-03-220阅读全文 >>大概是在南宋程朱理学盛行之前,中国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男男女女在野外,在大自然谈恋爱甚至发生性爱关系,并不是什么伤风败俗之事,更非罕见奇异现象。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最着名的这样一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云雨浓郁、情色旖旎的天地是在哪儿吗?像这样一个供未婚青年男女约会见面、谈情说爱、当然也难免有性爱...
2023-03-220阅读全文 >>说起张三丰其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其身影,在电视剧中,他总是以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出现,看起来年岁很高,但是却武艺高强,身为武当派的创始人,一手太极功夫极为精湛。据说张三丰擅长黄老之术,活了数百年之久,历朝历代有很多皇帝都寻觅其踪迹而不得。那么历史上真有张三丰其人吗?张三丰到底活...
2023-03-230阅读全文 >>澳大利亚发现的2.5厘米化石胫骨揭1亿年前南极恐龙生态据东网:澳洲科研团队上周五(20日)发表研究报告,公布在新南威尔士省及维多利亚省发现极为细小的恐龙骨化石,属澳洲首次发现恐龙幼崽的化石。古生物学家相信,该批化石是来自未孵化的恐龙蛋,估计它们是生于1亿年前、其时更靠近南极的澳洲板块,让学界得以一窥...
2023-03-220阅读全文 >>科学家在格陵兰外海意外发现世界最北端的岛屿建议命名为Qeqertaq Avannarleq据环境资讯中心(姜唯编译;林大利审校):《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报导,科学家在格陵兰外海意外发现了世界最北端的岛屿。「我们不是要找岛屿,」极地探险家兼该次探险设施负责人摩顿.瑞许(Morte...
2023-03-220阅读全文 >>洞察号着陆器在火星表面安装地震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洞察号着陆器在火星表面安装了一个地震仪,并得到了火星内核构造的初步数据。在未来的日子里人类将会听到火星地震的首批声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火星探测仪任务的负责人布鲁斯∙班纳德特说:“对我们来说地震仪的安装与火星探测仪着陆同样重要。这是洞察号...
2023-03-22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