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器物上残留的水稻印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显微镜下的扇形水稻植硅体写意图片。显微镜下的双峰乳突状水稻植硅体写意图片。2004年,道县玉蟾岩,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发掘工作中采用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定位方法。道县玉蟾岩。湖南日报记者田超摄据湖南日报(肖欣):一碗熬得浓稠、冒着热气的...
2023-03-2314阅读全文 >>茶岭遗址常见植硅体类型(a-f:水稻植硅体)茶岭遗址若干单位出土的炭化植物遗存(a-f:水稻)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稻作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关于水稻向南传播的路径和时间节点尚有诸多疑问和缺环。考古学和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岭南地区的稻作农业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
2023-03-2314阅读全文 >>7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津宝墩遗址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在2020—2021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为人们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提供了珍贵信息。 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处史前城址,也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工...
2023-03-235阅读全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公布宝墩遗址最新田野考古发掘成果。在2020年至2021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宝墩时期的水稻田和作为建筑构件使用的碳化竹片,系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和有机质的房屋构件。 位于成都新津的宝墩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
2023-03-2311阅读全文 >>卡尔查延(Khalchayan)卫星图像及遗址内地表遗迹(陈冠翰、周新郢供图)卡尔查延遗址出土的碳化植物遗存 1-2:水稻(Oryza sativa);3:大麦(Hordeum vulgare);4:小麦(Triticumaestvum);5:豌豆(Pisum sativum);6:小扁豆(Lens...
2023-03-228阅读全文 >>《自然·植物》杂志:水稻传播的关键“触发因素”是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气候灾难(Credit: CC0 Public Domain)据俄罗斯卫星网:专家迈克尔·普鲁加南(Michael Purugganan)及其同事在《自然·植物》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研究发现,水稻传播的关键“触发因素”是公元前1...
2023-03-227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