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03-23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我那呼兰河》是沈阳评剧院根据萧红小说《生死场》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以及《呼兰河传》的诗化风格、地域风情创作而成的六幕评剧剧目。2008年底在辽宁大剧院公演,2009年2月25日《我那呼兰河》在中华剧场进行了第二轮首演。

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

剧情介绍

评剧《我那呼兰河》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呼兰河畔,劳苦大众受奴役、受压迫,民不聊生的悲惨遭遇,展现了东北民众面对日寇入侵,誓死保卫家乡的故事。故事从主人公王婆带着儿子铁钟、女儿金枝逃亡开始,儿子铁钟因得知父亲因领导减租抗税运动被地主迫害致死,决定去当土匪,将来替父报仇。

王婆逃至呼兰河畔一个村落,恰逢村民自发组织秧歌擂台,王婆替赵三打赢了秧歌擂台,却因饥寒交迫昏倒在地。善良的赵三收留了王婆母女,在村民二里半的劝说下,王婆嫁给了赵三。赵三因领导减租抗税运动,被地主关押。被释放后,赵三放弃了减租抗税运动,遭到王婆唾弃。王婆因儿子在抗日中惨死悲痛欲绝,毅然扛起重担,领导农民反抗压迫。

艺术特色

欣赏过《我那呼兰河》的观众,大多惊叹于剧中的对白之美。而对白之美,功在剧本。该剧从人物对白到唱词到主题歌,都以精妙的韵文,生动再现了东北风情。因此,欣赏过该剧的观众深深沉醉在该剧的韵律美之中。

第二轮首演时,该剧在舞台道具和布景上,采用了立体的制作方法,将“呼兰河”搬上舞台,视觉冲击非常强烈;在音乐上也做了轻微的改动,让旋律更适合剧情的需要,更动听。服装方面,在样式和颜色上与角色更加贴合且突出了地域特色。演员方面,在表演上不断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使得表演更加鲜活有张力。

获得荣誉

该剧剧本曾被文化部评为2003年的“五大精品剧本”之一,2004年该剧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30部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的展演剧目之一。

《生死场》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文本的实际构成来看,事件的发生与演进则大半是在家庭的“平台”上——全书共分17章节,去掉极短的过渡性的两节,15章节中有11章节描写的是家庭中的故事。

该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有匠心在。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开篇与收尾写二里半与麻面婆的家庭,“套”在结构第二层的是王婆与赵三的家庭,“套”在里面一层的,则是金枝家庭的故事。全篇首尾呼应,一层套着一层,在三个家庭的空间里演进着生与死的故事。“生死场”的“场”,既可以说就是那块灾难深重的黑土地,又是那块土地上一个个痛苦的家庭。

标签:  家庭  故事  生死  该剧  第二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评剧《我那呼兰河》是什么样的》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扇面画的历史渊源》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