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2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上一篇:插柳与折柳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折柳象征什么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书法史,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最开始是形象文字,人们最早也是元谋人,慢慢的我们知道了当时的人们把文字刻在骨头上,叫做甲骨文,这样的文字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再到后面人们把字体刻在竹简上,这样文字不仅是方便携带而且竹子有防腐的作用,文字可以长期的保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草书行书楷...
2023-03-230阅读全文 >>说到地域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包括现在很多不同地方的人,两个人面对面交流很有可能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当然了毕竟有普通话这个通用语言。但是在古代,没有普通话的情况下,是怎么来沟通的呢?毕竟大家都是地方方言。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有着普通话的存在,所以人们交流起来,只要使用普通...
2023-03-220阅读全文 >>曼亥当年用简单工具,为山谷与小镇打开通道。曼亥(左)的事迹感动不少人男子为了不让憾事再于他人身上发生,遂花了22年时间凿山开路。他的精神感动无数人,称他为“山人”(Mountain Man)之馀,亦有人以他的故事拍成电影,离世后又获政府厚葬。比哈尔邦男子曼亥(Dashrath Manjhi)的妻子菲...
2023-03-230阅读全文 >>中国园林最多的城市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面积8488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42.6平方千米),人口546.1万。因地处姑苏山故名苏州。是一座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游览胜地。...
2023-03-220阅读全文 >>网民发现一幅地图上有裸女模样。“前臂”盆地附近,可以见到疑似一名女子的手臂。不过,有网友就发现,地图“有古怪”,看真一点,就会见到一名裸女。有网民发现一幅地图上惊现裸女模样,趣怪的是,就连地图内的地名都以身体部分来命名,给了不少提示网民,例如“前臂”盆地附近,可以见到疑似一名女子的手臂。而最令人忍俊...
2023-03-230阅读全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发布太原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发掘资料。该基址系目前揭露的唐五代时期最大最完整的寺院基址。其中,龟头屋基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此类建筑基址的空白。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源区晋源镇附近,面积约20平方公里。文献记载,“晋阳”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在春秋时期。在宋灭北...
2023-03-19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