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赤鱬,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赤鱬是一个奇怪的灵兽,而且它的数目并不算少,并且常常隐藏在沼泽一代。赤鱬这种灵兽实力非常弱小,但是很善于隐匿,很难捕捉的到。有传闻说赤鱬味道极其的鲜美,是难得一见的美食。那么现在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下赤鱬吧。
在民间传说中,赤鱬的身体形态和鲤鱼相似,只是比鲤鱼大上数倍,但是它却有一副和人类差不多的脸庞,就连鼻子眉毛眼睛都和人类一般无二。赤鱬的声音像鸳鸯,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郭璞《图赞》:"赤鱬之物(一作状),鱼身人头。"
读《山海经》,看神兽:赤鱬
英水出焉,南流注入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
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在青丘山之中,有一条叫做英水的河从此发源,向南注入了即翼泽。静谧的英水中有一种神奇的鱼,名为赤鱬,它形如鱼,不过这鱼却长着一张美人的脸。赤鱬的叫声如同鸳鸯,如果人吃了它,就可以不生疥疮。
赤:空净无物;蠕:通“需”,柔软。赤鱬属人鱼类,古代神话传说中异鱼名,最早见之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之后《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都指赤鱬。
吴任臣引刘会孟说:磁州亦有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啼,其豪膏燃之不灭。据刘说乃缔鱼也。人鱼也叫鲵鱼,据《广志》记载,鲵鱼声如小儿啼,四足。而赤蠕则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说可以不得疥疮。
郭璞《图赞》:“赤鱬之物(一作状),鱼身人头。”赤鱬图多有两种形状:一是人面鱼身;二是鱼形,但非人面。赤鱬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鱼,音如鸳鸯。
据考证,赤鱬学名‘‘深海鲑鱼’’,在日本海曾发现类似赤鱬的海鱼标本。
上古灵兽之一“赤鱬”的神话故事
赤鱬,是一个很奇怪的灵兽,在上古时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它的数目不少,常结伴而行,并且常常隐藏在沼泽里面。赤鱬这种灵兽实力非常弱小,但是善于隐匿,很难捕捉。但是,有传闻赤鱬味道鲜美,是难得一见的美食。
赤鱬之所以被称为灵兽,是因为它们的智商极高。民间传说,曾有一个皇帝,想要吃赤鱬的肉,派了一支军队去捕杀赤鱬。平日里,赤鱬和普通的鱼类一样,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但是当这支军队来到沼泽边捕杀赤鱬的时候,却不想掉进了赤鱬布下的陷阱。
赤鱬为了保护自己使不受伤害,它们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沼泽处编制了一个大网,将那深不见底的沼泽遮住。这只军队毫不知情,慢慢的深入沼泽,当他们来到正中央的时候,赤鱬将大网咬破。军队们便沉入了深渊之中,全军覆没。听起来很神奇,《山海经》记载的都是些神奇的动物。之所以神奇,除了文学艺术加工外,也不乏民间添油加醋传说的成分。
《封神演义》当中的通天教主,他的所作所为,在人们看来,就是一直在阻止姜子牙进行封神大业,可是在一开始,明明就是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还有太上老君共同制定的封神榜,为何后来通天教主却要用尽办法去阻止封神大业?通天教主到底是什么想法,难道是后来反悔了吗?其实,通天教主的作为,看起来是在阻止封神大业,实际上他...
2023-03-220阅读全文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山西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庙,道教宫...
2023-03-230阅读全文 >>韩国将成为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研究预计人类的整体平均寿命会攀升。现今医疗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类得以延年益寿。外国最新一份研究表示,韩国将成为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其中女性的平均寿命,或于2030年前突破90岁大关。女性的平均寿命在长远而言,将提升到110或120岁,达到过去一直难以企及的标准。该份研...
2023-03-220阅读全文 >>在以男性为社会主要人群的古代封建社会,一个男性除了拥有自己的妻子之外,有财力有地位的甚至还能有很多小妾,这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但是有没有反过来的情况,即一个女子可以“一妻多夫”?我国古代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有这种情况呢?一妻多夫制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制度?典妻现象,就是把自己的...
2023-03-230阅读全文 >>古代不管男女结婚都是非常的早,甚至有些十三、四岁就已经结婚了,一般百姓家庭似乎希望能把女儿早点嫁出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都和当时的规定有关,如果国家规定你多少岁必须结婚,不然就增税那你也是没办法,就只能提早嫁人。所以古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也是不大,但也并不说所有人都能结婚,古代也是会有很多单身旺...
2023-03-230阅读全文 >>华南最早的穿孔蚌器广东最早的陶器青塘遗址考古现场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据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菁 通讯员 英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发布最新的英德市青塘遗址发掘成果报告。据悉,遗迹内被发掘出华南最早的穿孔蚌器与广东最早的早期陶器,以及广东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是华南新旧石...
2023-03-23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