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每次还都吧孟获给放了,最后孟获终于被诸葛亮给折服答应他绝不在发动叛乱。看似又是一次诸葛亮智商上的碾压,不过孟获难道就这么容易被抓么?古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孟获是怎么做到被连抓七次的。所以七擒孟获的真实性也受到了怀疑,那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编出来的呢,其实想知道这个问题只要多读读演义和三国志就行,下面就为大家揭秘真实的七擒孟获到底是怎样的。
“七擒孟获”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述,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企图平定南中地区,以便于在北上攻打魏国之时毫无后顾之忧。他见孟获深受南中人的信赖,便希望借助孟获的心悦诚服来达到使当地人民真正归顺蜀汉的目的。在孟获军与蜀汉军交战中,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走他。最终使得孟获真心降伏于蜀国,南人也不再反叛。此后,诸葛亮便开始部署北伐事宜。
“七擒孟获”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我们发现针对这起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载。例如《三国志》对于”七擒孟获”之事,没有一个字的记述。但是,《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和《水经注》则都记在了这一事件。学者孙建华认为根据清光绪二十七年出土的“孟孝琚碑”可知,孟姓确实当地的一大姓氏。但是,尽管如此,孙建华还是认为”七擒孟获”是不可能存在,因为诸葛亮五月的时候才率军南征,根据《三国志》记载到了秋季诸葛亮就平定了南部反叛。孙建华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因此这一叛乱存在多年)是不可能的。
学者王保钰则认为诸葛亮心思缜密,做事谨慎小心,作为反叛头目的孟获不可能反复放走,王先生认为此举与放虎归山无异。所以”七擒孟获”的行为与诸葛亮的性格不相符合;除此以外,王先生认为南人反叛并没有随着孟获被擒而停止。因此孟获擒获后,南人便不反叛的观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综上所述,王保钰和孙建华都认为”七擒孟获”只是一个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七擒孟获”是真实存在,他们(李廷贵、陆显禄)认为南人仍有反叛是历史事实,但是从侗族人只祭祀孟婆,而不祭祀孟公来看;继续反叛的人很有可能是孟婆,也就是孟获的妻子,而不是孟获本人。孟获本人之所以不再反叛,原因就在于其真的归顺蜀汉。
从目前的历史文献来看,”七擒孟获”更多的是传说,而不是历史事实。侗族人只祭祀孟婆这一点的各种缘由是不是真如李廷贵等学者所言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不少朋友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愿意去看海,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很多烦恼和忧虑都会变得十分渺小。但是有些朋友因为身处内陆并不能方便地去海边,这时,内陆的湖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就丝毫不逊色于大海。那么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是哪个呢?而这个海拔最低的湖泊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就带领...
2023-03-220阅读全文 >>仰韶文化是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是中国最早开始文明化进程的史前文化,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各地区仰韶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1986年发掘的隆德页河子遗址是宁夏地区首次科学发掘的一处仰韶时期遗址,发现的仰韶晚期遗存与秦安大地湾四期遗存的年...
2023-03-220阅读全文 >>1404年事甲申年(猴年),处于世15世纪,年代是1400年代,年号是明成祖永乐二年;日本后小松天皇应永十一年。这年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中文名1404年年代甲申年皇帝明成祖永乐天皇时间日本后小松天皇应永十一年1404年大事记1)《永乐大典》开始编撰2...
2023-03-220阅读全文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经过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
2023-03-230阅读全文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包大人真的是黑脸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包拯的形象经常地被搬上了艺术的舞台,也正是由于受戏曲、影视剧等艺术形象的影响,包拯也就在我们的心中定格了,他永远都是一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黑脸!包拯,姓包名拯字希仁,生于大宋真宗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小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名人中,包大人...
2023-03-220阅读全文 >>古代拥有突出演艺才能的人被称为优伶,在后唐时期唐庄宗就有一位非常宠爱的优伶名叫敬新磨。李存勖有多喜欢敬新磨呢?据说有一次敬新磨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扇了李存勖一耳光,旁边的人此刻都紧张了起来,但李存勖非但没有责罚敬新磨,还给了他一堆奖赏,这究竟是为什么?只能说敬新磨凭借自己的机智让他在李存勖面前尝到了甜...
2023-03-22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