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的乾隆皇帝其实大家都知道乾隆盛世了,所以说乾隆这个人真的是超级厉害的,其实他不仅仅是管理国家厉害,他在一生中有做诗四万首了,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到最后其实是一首也没有留下来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首先,严格来说不是没有流传下来,不然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基础了。但是如果把流传理解为名山事业流芳百世,那么乾隆皇帝写的诗确实可以说是一首也没有流传下来。
让我们话说从头。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数量最多的人(没有之一)。之前据统计,现存乾隆诗作共计 43950 首(根据《四库全书》卷一百七十三 集部二十六),几乎抵得上一部《全唐诗》。
2014年,故宫的工作人员清理文物时发现了写着“乾隆诗稿”的两个箱子共装有乾隆诗稿2.8万余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万多首,从文物角度合计共4.5万余首,比学者的估计还多大约2000首左右。
乾隆帝的爷爷撰写的康熙《御制全唐诗序》说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也就是说乾隆帝一人的创作和唐朝2000多位诗人创作(且流传下来)的总量基本相当——考虑到乾隆帝本人肯定知道《全唐诗》的数量,我都怀疑他说不准是比照着这个数量在赶工。
乾隆帝本人对此也是颇为得意,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的时候,已经身为太上皇的他老人家曾经充满自豪地宣称:
余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相等),可不谓艺林佳话乎?
有一句说一句,一个87岁的老人家,不比吃不比穿不比权力金钱医疗待遇(你们也比不上他),却津津乐道于自己写了多少首诗,其实比许多混吃等死的老人有追求的多了。
可是如果残忍一点追究真相,可能令他本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的惊人数量的诗歌没有成为艺林佳话,却成为了笑林广记。
所以准确地说,这个问题或许应该是:乾隆皇帝写了四万首诗,为什么一首都没有流传“开来”?
原因一:苦心孤诣,不断努力地变糟
其实,乾隆早(皇子时期)写的诗歌还不错,比如这一首:
秋阳皎皎秋风起,千山万山收红紫。
南苑平芜晓色寒,游丝白日长空里。
我从前岁罢秋围,经年未到南海子。
重来历历忆旧游,真教见猎心犹喜…
虽然“我从前岁罢秋围,经年未到南海子”有一点民间故事中他为苏州园林题字“真有趣”这样时不时控制不住大水词往外蹦的调调,但总的来说至少还过得去。
但是随着他年岁的增长,他所作的诗越来越烂,终于达到了钱钟书先生评价的:
清高宗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
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钱钟书《谈艺录》)
和想象的不同,乾隆帝并不是在当上皇帝后因为富贵和权位的至高无上而自我膨胀荒废诗艺,恰恰相反,他常在诗文里写到检视旧稿时的反思心得,其诗歌风格的变化,正来自长期辛勤而刻苦的学习和思考,换言之,他苦心孤诣,不断努力地变糟。
别笑,取法乎上,乾隆帝学习和推崇的首位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与乾隆帝作为榜样学习的杜甫相比,同时代大诗人李白则因自由散漫的个性化遭到恶评:
李杜劣优何以见,一怀适己一怀君。
我们知道,杜甫因为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而被称为“诗史”,尤其得到乾隆帝的推崇,他老人家晚年夫子自道其作诗宗旨:
予向来吟咏,不为风云月露之词,每有关政典之大者,必有诗记事……方之杜陵诗史,意有取焉。
道理似乎没错,可是杜甫的诗史是这样的,举个《石壕吏》的栗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诗歌描绘了一幅多么生动而悲戚的图画!老妇的话说来似乎不失礼貌,怨而不怒,但字字是泪,句句如血,似乎平静的陈述中蕴含着深切的悲戚愤恨。
三吏三别,都读之令人泪下令人心动,而除了以上诗篇,这个时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疾苦的篇章,如《春望》、《羌三首》、《悲陈陶》、《哀江头》等等。
杜甫的诗歌能够传之后世,为人倾倒,根本而言,是因为诗人的心与苍生百姓的心是相通的,
但是乾隆帝所要宣扬的无非是我老人家多么勤政爱民、关心民生等等固定套路,内容单调无聊,句法又烂俗拖沓,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换言之,杜甫真诚地爱君爱民,乾隆帝真诚地爱君(也就是自己)假模假式地爱民,这就高下立判;再加上本身文艺水平和技能的问题,欲求不是烂诗而不可得。
当然平心而论,乾隆帝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一味称之为假模假式也不公允。
如果说
所怜务本民,忍饥藏种子。勤劬耩湿田,以冀新苗起。
还是从儒家农本仁政的理念出发,有点从观念到观念,艺术性不强。
那么这首
瞽目先生小说流,稗官敲钵唱街头。村翁里妇扶擕听,傥为欢欣傥为愁。
颇有看不起乾隆之诗的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开头的路子,九五之尊居然对说书的盲眼先生,听书为之喜为之愁的村里男女如此了解,说他没有泡过夏雨荷实在不能让人信服。
这首《高其佩指头画虎》
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欲罢豺狼愁。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高堂昼静风生壁,却忆行围塞北秋。
如果放到现在,当个书画协会领导完全没有问题。
原因二:众星捧月,弘历终于被捧杀
看了上面举的一些栗子,其实乾隆的很多诗,说怎么坏也谈不上,勉强也算无功无过吧。
如果一个一般的娃像他这么做做诗,即使都是冬天很冷已经下了好几场雪这样的流水账,也算是一个摆脱低级趣味的上进的孩子吧。
可是非常不幸的是他幸运地是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纪昀(晓岚)、刘墉、翁方纲、钱载等具有很高汉文化水平的大臣因为乾隆帝的身份,纷纷或夸奖或唱和,让乾隆帝觉得自己处于诗歌艺术的巅峰,正如自己在帝国中的政治地位一样。
电视剧里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在真实的世界对乾隆帝的诗歌做过如下总结:
自吟咏之富,未有过於我皇上者。盖自抚临六幕,宰制万几,勤民莅政之馀,紫殿
凝神,别无嗜好,惟以观书乙夜,悦性怡情。是以圣学通微,睿思契妙,天机所
到,造化生心。如云霞之丽天,变化不穷,而形容意态,无一相复;如江河之纪
地,流行不息,而波澜湍折,无一相同;如二气之育物,生化不已,而耳目口鼻
无一相类。故从心所欲,动合自然。染翰擘笺,顷刻辄数十首。侍臣授简,吮墨
沉思,前韵未赓,新题已作,丹毫宣示,日以为常。四十八年之中,卷帙如是之
浩博,职是故也。若夫有举必书,可以注起居;随事寓教,可以观政事。圣人之
德、圣人之功与圣人之心,无不可伏读而见之,尤独探尼山删定之旨,非雕章绘
句者所知矣。
不但如此,纪晓岚还拿乾隆帝的诗歌和宋朝皇帝的诗歌比比,指出宋太宗诗仅传二首,宋真宗诗
仅传七首,宋仁宗仅传二首,还不是写得很好,哪里比得上御制诸集(乾隆的四部诗歌集)雕刻印刷,流布海内,文采焕於星汉,苞涵富於山海,为有目所共睹也哉。
看完只有一个字奉送给大烟袋:不要碧莲。
而这也很好解释了乾隆帝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下来”,官方项目印了那么多,总归会留存相关的书籍版本的。
经过这两方面的催化剂的作用,乾隆帝终于越走越远,踏上了一条艺术上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后人总结,乾隆以所谓“以文为诗”作为原则,写诗极爱用散文句法,晚年诗几乎无一不用虚字,但这种技巧运用与任何语言美感完全不搭界沾边,因而大量的诗只有诗的样式,毫无诗意和意象,还有大量或者莫名其妙的大白话,或者莫名其妙的用典,让人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是乾隆帝的4万多首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没有流传开来的根本原因。
最近小编在网上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一位明星说了有的明星为了能大红大紫竟然养小鬼,小编就纳闷了,这个养小鬼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有什么作用呢?其实经过小编的一番发现小编算是明白了,这个东西真的是超可怕的啊,而且出自于泰国,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事情吧,感兴趣的可以跟随小编看看!养小鬼是什么意思...
2023-03-230阅读全文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恐怖游戏,四角游戏就十分著名,许多胆大的学生都曾尝试过,这个游戏是要四个人在一个封闭的四角房间中完成,据说如果正确的按照游戏步骤来进行,房间中就会多出一个人来,并且如果在这时有谁回头了,那么他就会死亡,那四角游戏的玩死过人么。四角游戏是否能通灵小编不管信还是不信,我希望大家还是不要玩...
2023-03-230阅读全文 >>猎杀非洲津巴布韦“狮子王”塞西尔的美国牙医帕尔默重新露面复工其诊所外还有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而诊所玻璃上还有一些抗议者留下的字条。据报道,当地时间当天早上7点过后,55岁的帕尔默迈入自己的诊所,而他当天第一个病人早已到达。帕尔默拿着一个包,身穿polo衫。在他诊所的玻璃上,还有一些抗议者留下的字条,...
2023-03-230阅读全文 >>美人鱼是一种童话和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想要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或者的美人鱼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不过美人鱼木乃伊化石遗体还是在有些地方看的到的,甚至就连普通人都能够买票近日参观,所以关于美人鱼的研究,科学家们也提上了日程。日本神奇的美人鱼木乃伊在日本的博物馆中有着许多美人鱼木乃伊,这些美人鱼的下半身成鱼尾状,...
2023-03-220阅读全文 >>说到宋朝和明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差别的,各个方面都有,但是宋朝和明朝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地方,话说这个就是以文管武这件事情,宋朝和明朝都推崇这个,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又有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最大的一个区别是,明朝有很多文臣都很能打,而宋朝的文臣基本上都是真的水!通过对宋明...
2023-03-220阅读全文 >>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杀头。所谓枭首或弃市其实也都是斩首,只不过枭首指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从秦时起斩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是斩首,它的处罚程度比凌迟轻,而比绞刑重。斩首,在各种死刑中艺术性算是比较低的,但是技术要求并不低,生...
2023-03-22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