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在罗斯巴赫战役中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对于普鲁士来说,这仅仅只是减轻了一个方面的压力。另外俄军已经攻入到了东普鲁士境内,并且已经击败了前去阻击的普鲁士军队。汉诺威方向的坎伯兰公爵所指挥的英军汉诺威联军已经向法军投降,此时最危急的就是南方战线。就在腓特烈奔向西南迎击法军的时候,他留下来守卫西里西亚的贝费恩公爵,连续大败于道恩元帅和卡尔亲王的奥军主力,布雷斯劳守军投降,西里西亚几乎全境沦陷,贝费恩公爵本人被俘。
乘罗斯巴赫大胜士气正盛之机,腓特烈下留费迪南德亲王率领军队监视败退的法军,自己立即率领1.3万人从莱比锡出发,赶往情况危急的西里西亚。普军在严冬中12天急行军近300公里,沿途收容从西里西亚败退下来的残部。于11月28日抵达帕赫维兹。此时,贝费恩公爵已经被卡尔士亲王和道恩元帅指挥的奥军击败,并已放弃了布莱斯劳。腓特烈命令齐腾将军去指挥贝费恩的败军,并命令他们于12月3日于帕赫维兹集中。同时,一支轻骑兵突袭并占领奥军在诺伊马克特的补给中心。
普军行动之迅速完全出乎奥地利统帅部的意料,他们以为普军在罗斯巴赫战役胜利之后会回到萨克森境内的营地过冬,因而放松了警戒。所以当腓特烈率领近4万普军突然来袭,就打了奥军前锋一个措手不及。
收到普军来袭的消息,奥军统帅洛林亲王卡尔与道恩元帅马上率领主力从布莱斯劳出发前往迎击。腓特烈汇合了在西里西亚被打散的普军之后,马不停蹄的向布莱斯劳方向杀来,最终双方会在洛伊滕相遇,七年战争中最恢弘的一场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按照道恩元帅的策略,奥军应当尽量避免与腓特烈的普军主力正面决战,而主要以牵制、消耗的策略拖垮普军,并在机动的过程中逐步消灭普军的有生力量。但是受到最近几次胜利的鼓舞,以及此时在军力占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奥军主帅洛林亲王卡尔认为现在是一举击溃并消灭普军主力的最佳时机。因而不顾经验老道的副统帅道恩元帅的劝阻,毅然率领全军与普鲁士国王决战,并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雪前耻。
12月4日,得知普军已经逼近,奥军把重炮留在布莱斯劳,向西越过东维德尼兹河,在该河以西占领了阵地,等待普军来攻。奥军共有84个步兵营,144个骑兵中队,210门火炮,总兵力约8万人。
而腓特烈率领的普军兵力约有3.9万人,其中步兵48个营约2.4万人;骑兵128个中队约1.2万人;共有火炮167门,其中61门为重炮。
双方兵力对比跟此前的科林战役差不多奥军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奥军同样占据了良好的防御阵地,此战会不会是科林战役的翻版呢?对于奥军的军势,腓特烈还是有些畏惧的,他在战前为了鼓舞士气,告诉手下的士兵,对方只有3.5万人。
不过腓特烈拥有一个优势,因为数年前普鲁士曾经在这同一片地方举行过秋季演习,所以腓特烈对此地的地形了如指掌。腓特烈准备利用某些特殊的地形对奥军发起一次意想不到的突袭。
奥军中央以洛伊滕村为支撑点,左右两翼呈直线展开。右翼由鲁齐兹伯爵指挥,右翼的前方有一片泥沼做掩护;中央位置在洛伊滕镇,由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亲自指挥;左翼由纳达斯提将军指挥,位置在撒格舒兹后方。右翼的骑兵位置在古克维兹,左翼的骑兵则在洛伊滕。就防御来说,这个阵地是坚固的,不过阵线拉的太长,不利于调动协调,左右两翼之间相距达5英里半。
奥军阵地前方的地形略微起伏,有一两个小高地和一个较大的高地,这个较大的高地位于波尔诺村,卡尔亲王派诺斯蒂茨将军指挥的5个团占领了这一高地作为前哨阵地,负责警戒。
面对奥军坚固的阵型,普军如果从正面进攻,那正是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所希望看到的,但是腓特烈显然不打算这么做。
12月5日凌晨5点,普军从诺伊马克特出发,腓特烈率领近卫骑兵走在前面。当走到该村与洛伊滕之间一半距离时,他命令全军暂停,他把将领们召到一棵桦树下发表了战前演说。他说:“假使我让奥地利人占领了西里西亚,那我就毫无所成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决定违背一切战争艺术的规律,向卡尔亲王的部队发动进攻,尽管他的兵力差不多要比我们强过了三倍。我必须冒险采取这个步骤,否则一切都完了。我们必须击败敌军,否则就会全体死在他们的炮火之下。这是我的想法,这也是我的做法。现在大家回去,把我所说的话向士兵们传达。”
当普军到达波尔诺村时,天依然未放亮,此外冷雾也遮敝了他们的行动。部署在波尔诺村的奥军并没有派出前哨,当普军接近时他们竟一无所知,完全有负于他们的职责。普军并不清楚这支奥军前哨的实力,普鲁士骑兵从奥军正面和侧面突然同时发起攻击。普鲁士骑兵旋风般的冲击使萨克森人魂飞魄散,诺斯蒂茨将军率领的3个萨克森龙骑兵团和2个轻骑兵团在普军突袭之下很快溃散。他们跟着自己的指挥官诺斯蒂茨仓皇败退到尼培恩村。诺斯蒂茨受了致命伤,600名奥军士兵落人了普军之手。腓特烈命令他的骑兵进行了有限的追击,并对奥军右翼发动了试探性进攻,但是一接触就马上收回来。
普军的进攻让奥军的右翼部队顿时紧张起来,鲁齐西伯爵下令紧急备战,同时立即向卡尔亲王报告普军已经开始进攻,并请求支援。
当他的后续部队还在向波尔诺挺进时,腓特烈策马登上那个主要高地。由于晨雾已经消散,从那里他能够看到奥军的整个部署。
奥军现在成两线配置。因为纳达斯提的军队虽在此之前曾形成了第三条防线,但这时他的部队已调整其左翼,使之从洛伊腾延伸到撒格舒兹附近的骑兵驻防地。在这一翼支援骑兵的步兵团是符腾堡、匈牙利、巴伐利亚的军队——他们中没有一个团是可以信赖的。腓特烈十分清楚,险情难测的沼泽地使得敌人的右翼难以攻破,但其左翼却有被迂回包抄的某种机会,尽管敌左翼防线位于令人讨厌的泥淖地。因此他判定,取得成功的唯一办法是对敌人左翼和左翼中心实施攻击,尤其要猛击左翼末端和撒格舒兹与洛伊滕之间的要点。
为了实现这一决心,普军计划从波尔诺以4路纵队前进,随时准备冲击敌人的防线。前卫部队的3个营和拥有10门12磅重炮的1个炮连,由韦德尔将军指挥;右翼部队(稍稍提前行动)的43个骑兵中队和德绍的莫里斯亲王率领的6个营由齐腾指挥;其余的步兵部队为左翼,由雷佐夫将军指挥,其翼侧由德里森将军统辖的40个骑兵中队掩护;后卫部队由符腾堡的欧根亲王指挥。
普军的南下行动未被奥军察觉。道恩显然对形势缺乏了解,他认定腓特烈的目标是要切断奥军在波希米亚的交通线,所以普军已经溜走了。但是右翼的鲁齐兹没有这种错觉,因为他能够看到腓特烈的一些骑兵。这些骑兵是腓特烈为了欺骗对方而留在波尔诺的山丘上的。鲁齐兹不但认为普军肯定会发动进攻,而且认为进攻矛头是对着他的,于是他立即请求增援。
起初这一要求被拒绝,但是经再三请求,卡尔亲王终于同意从战线中部抽调一些预备队,从左翼抽调一些骑兵去增援他。因此,当腓特烈准备展开一个典型的“斜线型战术”队形攻击卡尔亲王的左翼时,奥军左翼的一部分和预备队的很大一部分却远在4英里之外。
在奥地利军正面是一列的小高地,由波尔诺村一直往南延伸,由于波尔村被普鲁士军占领,所以奥地利军无法看到普军的行动。由于有地型的掩护,普鲁士军队能够在他们的意图被发现以前充分地接近攻击目标。
午后不久,韦德尔的几个营在骑兵和10门12磅重炮支援下,成梯队前进到罗贝亭兹和撒格舒兹之间。这时轮到纳达斯提发出救援的叫喊了,但为时已晚,因为下午1时,韦德尔的部队正在分割其左翼。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韦德尔的主力营向纳达斯提的防线右翼迂回。为穿过沼泽和森林,他们不仅绕过他的翼侧,而且绕到防线上被“放弃”的一翼的背后。在那里,他们冲入一个炮兵阵地,将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军队赶往洛伊滕,并抓了2000名俘虏。
同时,莫里斯亲王迅速占领了撒格舒兹那边的坡地,朝普军前卫部队方向驱赶敌人。而齐滕则指挥他的骑兵设法通过沼泽地,进攻纳达斯提。纳达斯提的部队被击溃,纷纷逃往战线后面约2英里的拉特纳尔森林。奥军左翼防线被攻破,但由于炮兵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得到右翼的增援,奥军又试图在葛特劳后面重整旗鼓,建立新防线。但是形势的发展迫使卡尔逐步放弃新防线。
他很快发现侧翼正在被敌人包围(在这一局部,奥军在数量上远少于普军),整个防线再次被迫后移。大炮被安全撤至洛伊滕。少量德意志军队仍然不顾倾泄而来的枪林弹雨勇敢冲锋,但是他们很快被淹没在战场的硝烟和残杀之中。
在普军的压力之下,奥军整个战线逆时针旋转了90度,面向南方形成了新的阵势,整个战线的支点依旧在洛伊滕的中央。鲁齐兹朝西南方向转,而纳达斯提被迫北移。
由于洛伊滕提供了坚固的天然屏障,奥军炮兵又配置良好,奥军凭借数量优势死守,大量兵力猥集在洛伊滕周围,普军莫仑道夫近卫旅经过苦战,以数次冲锋占领该村,但是奥军稍稍向北退后,继续顽强防御。
奥军在撤出洛伊滕之后,把一个炮兵连移到了其北面的山岭上,在其火力掩护下,奥军步兵重新部署,企图发起反击。由于受到火炮的压制,普军无法从村里冲出,腓特烈命令部队继续追击,但却为奥军炮火所逐回,战局开始陷入胶着,情况对普军来说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朗。
正是在这个时刻,腓特烈调来了他的左翼部队。在这之前,他们还没怎么同敌人交火。他们行进到洛伊滕后遭到奥地利炮兵的猛烈射击。尽管洛伊滕拥挤不堪,尸横遍地,但奥军仍顽强地坚守着他们的阵地。腓特烈配置在布特贝格高地的重炮开始对奥军进行压制,近卫军异常勇敢地向洛伊滕发起猛攻,以操练时一样的准确性打击防守的奥军。普军重炮的配合和近卫军的坚决进击在此时此地起了决定性作用。然而胜利还未到来。
普军和奥军步兵的主力都在洛伊滕村周围混战,这时仍未与敌交火的鲁齐兹的部队,如果包抄普军战线的翼侧,奥军就可以一举围歼普军的。
下午4时许,鲁齐兹率部发起进攻,他带骑兵主力70个中队完成集结,位置在中央洛伊滕村以西,面向南方,准备向洛伊滕附近的普军步兵主力左翼发动强有力的反攻。但地形再次欺骗了奥地利人。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的位置,正好夹在洛伊滕村和更靠西的普鲁士德里森中将40中队骑兵之间。
拉达克斯多夫和洛伊滕之间较高的地势使奥军没能发现德里森的这支骑兵部队。当奥军骑兵发起反攻的时候,德里森在来自布特贝格高地的炮火的掩护下,指挥拜罗伊特龙骑兵从翼侧发动攻击,顿时奥地利骑兵进攻队形大乱,鲁齐兹阵亡。得胜的普军骑兵继续向中央奥军主力发动侧击,而腓特烈本人和齐腾将军率领骠骑兵,迂回到奥军主力背后,整个奥地利防线中央和左翼被击溃。
当夜幕快要降临时,奥地利军队受到重创,已经趋于瓦解,但还没有彻底崩溃。道思试图在萨拉-里萨轴线上建立第二条防线,顶住普鲁士人的猛烈进攻,进行最后一搏。但是这条战线还没形成就开始扭曲、崩溃了。卡尔亲王见大势已去,下令撤退。在普鲁士骑兵的追击下,整个奥军部队仓皇后退,经施韦德尼茨河上的4座桥溃逃。
洛伊滕之战,奥军伤亡约1万人,2.1万人被俘,116门大炮被缴获。普军共伤亡6250人,其中阵亡1141人。战后腓特烈指挥普鲁士军穷追不舍,整个西里西亚被收复,布雷斯顿的奥地利守军17,000人也向腓特烈投降。
这是普军的一个巨大胜利。腓特烈后来曾说,要是白昼再延长两个小时,洛伊滕战役就可能成为那个世纪最具决定性的战役。
尽管普军在这场漫长而悲惨的战争中还取得了其他一些胜利,如1760年的利格尼茨和托尔高之战的胜利,但无疑,洛伊滕战役是腓特烈运用战术和计谋最为成功的一次。
拿破仑曾说过:“这次战役是运动、机动的决断的杰作。仅此一战就足以使腓特烈名垂千古,并使他跻身于世界伟大将领的行列。”他这么说是完全正确的,洛伊滕之战的胜利确保了普鲁士的生存,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打下了基矗在拿破仑入侵的黑暗岁月中,当国土被恐惧和凶兆笼罩的时候,正是这种民族的统一增强了人民的力量。
在这场十分重要的战役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无疑是对“斜线型战术”战术的出色运用。由于卡尔亲王在这次战役中犯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错误,使腓特烈的成功来得更为容易。
此战之后,奥地利被逐出了西里西亚。卡尔亲王在此大败之后心灰意冷,把指挥权移交给道恩之后回家了。道恩从此获得了奥地利军队的最高指挥权,这个腓特烈军事生涯中最强大的敌人将一直陪他到战争结束。
这场大胜让腓特烈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但只是暂时的。
上一篇: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有哪些?
说到匈奴人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他们是真的好强悍的一堆人了,经常是把汉族人打得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匈奴人这么厉害,那么他们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就着这些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前几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另一半中国史》,这本书强调,中国历史是由中原的汉民族和北方的少...
2023-03-230阅读全文 >>中国最快的高速铁路复兴速度350公里是中国最快的高速铁路,这足以让许多外国人感到震惊,因为速度太快了。 有时它类似于飞机,价格更便宜,现在中国最快的高速铁路已经更新。 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这不仅是中国最快的高速铁路,也是世界第一。 中国最快的高速铁路:从9月21日起,恢复速度为350公里/小...
2023-03-220阅读全文 >>其实想要知道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谁在网上查查资料就能知道,乾隆的母亲是孝圣宪皇后,原名钮祜禄氏,读起来有些绕口。在延禧攻略中,乾隆皇帝的身世成了一个谜,还是由乾隆的乳母温淑夫人揭开了这个谜底。其实乾隆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就是因为乾隆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内乱,一辈子都还比较顺利。在影视剧...
2023-03-230阅读全文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初七日,新上任的两淮盐政尤拔世上奏折说:上年两淮盐政普福奏请预提戊子纲引目,仍令各商每引缴银3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两有零”,普福任内共动支过85000余两,其余现存19万余两,请交内务府查收。乍一看来,这是一般的新旧盐政交接的例行公文,只讲预提盐引上...
2023-03-220阅读全文 >>陶埙(xūn)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陶埙在八音中是属土音,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在周代奴隶制社会已相当流行,秦汉以后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基本简介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乐器,距今9000年的贾湖骨笛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吹奏...
2023-03-230阅读全文 >>说到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真的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智啊,那么汉朝在三国时期大家也知道的真的是已经完全的玩完了,作为诸葛亮这么聪明难道不知道嘛?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以复兴汉室为主旨的刘备投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按照传统的看法,刘备是汉室的坚决拥护者,也是继承者,在...
2023-03-22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