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鸭嘴兽和针鼹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发布时间:2023-03-22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哺乳型类用了将近一亿年的时间对自己的内部结构进行过一系列的魔改,从而使自己在各种生态环境的边缘地带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根据地。但是这仅仅是求生之路的开始,尽管在树冠、地洞、河岸、石缝这种微观世界里,依旧强敌环伺。在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下,所有物种都必须时刻不停地与其他物种竞争,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加适合生存,否则将会被地球那无情的筛选机制给刷掉。

鸭嘴兽和针鼹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现存最古老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最古老的哺乳动物

我们说的哺乳动物采用的是冠群定义,即现存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按照这一定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就是单孔目这一分支,即原兽亚纲。现存哺乳类分原兽、后兽与真兽,其中后兽与真兽是姐妹群,二者共同组成兽亚纲。但原兽与兽亚纲的关系相当疏远,是相当古老的一个分支。从原兽到后兽、真兽,中间有着众多过渡类群。

这样古老的动物绝大多数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然而,原兽却依旧在蓝色星球上活跃,而这一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留下的这一脉香火,却是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哺乳动物进化道路的路灯。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澳洲看到原兽,就是鸭嘴兽和针鼹,不得不说澳大利亚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博物馆。

图示原兽(绿)相当原始,与兽亚纲(深蓝)亲缘关系相当疏远

原兽,顾名思义就是原始的野兽。原兽身上拥有着一系列类似于爬行动物的原始特征:原兽的腹部肋骨并未完全退化,使得它们的腰椎和爬行动物一样僵硬。与现代哺乳动物那根逐步退化萎缩的尾巴不同,鸭嘴兽的尾巴十分发达粗壮。

此外,原兽消化道和排泄、生殖的开口共用一个孔(单孔目因此而得名),而现生哺乳动物的消化道开口和泌尿孔则已经分离。最重要的是,原兽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产卵的哺乳动物类群,并且有孵化行为,这也是它们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鸭嘴兽和针鼹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现存原兽:针鼹

但是,原兽身上又有着一系列特征,使得它们可以最终被归入到哺乳动物的大家庭。原兽体温保持恒定,而且身上有着浓密的毛发,用于保暖。尽管没有外耳廓,但是原兽的三块听小骨已臻于成熟,还有初步弯曲的耳蜗管用以吸纳更多的声波。此外,原兽身上的拥有集中的乳腺,可以进行哺乳行为,其中针鼹甚至还拥有原始的育儿袋。

尽管原兽会产卵,但是原兽所产的卵非常原始,属于软壳卵,而且卵黄非常小,不能为幼崽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孵化时间极其短暂,孵出来的均为严重发育不良的幼儿,与刚出生就发育健全的爬行动物相去甚远。基于这一系列特征,使得原兽的分类地位处于哺乳动物冠群中最原始、最基干的位置。

历史上多姿多彩的原兽

现存的原兽仅剩下单孔目三个属、五个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鸭嘴兽和针鼹。单孔目在分类位置上属于原兽亚纲的南楔齿兽类。

什么叫南楔齿兽类呢?原来,起源于南半球的单孔目和起源于北半球的兽亚纲(包括人类所属的真兽类和袋鼠、考拉所属的后兽类)都拥有用于研磨食物的磨楔式臼齿,但是两个类群的磨楔式臼齿却是平行演化的结果,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演化关系,因此分类学家们将单孔目归入到南楔齿兽类中,而兽亚纲则被划入了北楔齿兽类中。

尽管现在的原兽种类十分稀少,但都长的光怪陆离、骨骼清奇,生态位非常独特且身体模式非常特化。而历史上原兽拥有更多的物种,一样多姿多彩。

最早的南楔齿兽类是生活在中侏罗纪时期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昂邦兽(Ambondro),也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昂邦兽身长6-8厘米,重5-14克,与鼩鼩差不多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臼齿上拥有像剪刀一样紧密连接的齿尖,下跟座则像用于研磨的石臼和铁杵,可以做到完美契合,这是最早的磨楔式臼齿。

鸭嘴兽和针鼹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现生动物对古生物学的重要参考价值

原兽古老而神奇、脆弱而顽强,在原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原始的特征,这些特征让我们觉得它很容易被进步物种所挤压最终消亡。但是我们今天依旧可以领略到这一支古老的种群,而更加先进的真三尖齿兽、多瘤齿兽却在漫长的历史漂泊中被雨打风吹去,留给我们的只有冰冷的化石。

原兽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平躺在澳洲舒适的大地上恬静地看望着岁月的变迁。它们身上的原始特征更是让我们面对杂乱无章的古兽化石的时候能够找到破解化石密码的钥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奇迹吧?

标签:  哺乳动物  我们  原始  特征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鸭嘴兽和针鼹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感兴趣,还可以看看《里程碑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