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民忙哈聚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处西辽河平原东部、科尔沁沙地腹心地区。2010年—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和骨、角、蚌制品等遗物千余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该遗址约为距今5500年至5000年,相当于红山文化晚期。经研究可知该遗存的独特文化面貌与周邻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均不相同,因此发掘者将其命名为“哈民忙哈文化”。哈民忙哈遗址所在的科尔沁沙地位于辽西、松嫩、吉长等区域性考古文化交汇的中间地带,以往的考古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它的发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
哈民忙哈遗址F40出土人骨现场鉴定 作者供图
哈民忙哈遗址发掘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所有房屋开口的方向、门道的朝向都非常一致,部分房址保存有木质结构过火坍塌的痕迹。其中数座房址内堆弃有人骨标本,至少代表了181例个体。通过对这些人骨的死亡年龄进行统计与分析可知:房址内人骨所代表的古代先民平均死亡年龄约为26.8岁。群体的死亡高峰期集中在壮年期,中年期次之,无老年期个体。而这些房址内堆弃的人骨保存情况与哈民忙哈同时期墓葬出土的人骨截然不同,墓葬均为单人仰身叠肢葬(除两座合葬墓之外),即有意将下肢叠于胸前捆绑后入葬的特殊葬俗。
在揭露出人骨的房址当中,F40最为特别,不同于其他房址里最多有20余例个体,F40在仅有的18.5平方米的室内层层堆弃了至少97例人骨,尤其是靠近门道的不足4平米范围内,人骨上下叠压多达三层,且每一例人骨的颅骨、躯干和四肢骨都保存在原有解剖学位置上,未见扰动,但姿态各异,无明显规律,且部分骨骼有火烧痕迹。通过对F40内人骨进行鉴定可知,该人群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6.2岁(仅以现场可识别者计),死亡高峰期集中在壮年期、中年期次之。在有限的空间内出土如此高密度的人骨标本是我国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不曾有过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房屋出土的人骨大多在颈部或腰间发现有玉器,F40内仅发现一件小型的玉器。玉器作为古代人群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史前居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F40仅发现一件玉器可进行两种推测:第一,F40里堆弃的人群没有佩戴玉器的习惯或资格。第二,不排除这些个体随身佩戴的玉器死后被他人取走。若第二种推测成立,那么F40则可能不是这些个体死亡的第一现场,他们应该是死后被摘取随身佩戴的玉器后,被堆弃进F40内的。
哈民忙哈遗址F40人骨出土场景 作者供图
除墓葬外,在房址等遗迹单位中出土的人骨,可能是由于个体死后没有人为介入而与死亡现场共同保存在地层堆积中形成的灾难性现场(如庞贝古城),更可能是因特殊原因无法对死者进行常规埋葬而选择就近或就地安葬。把尸体集中堆放在房中,能有效地控制尸体腐烂后细菌和微生物的传播。那么哈民忙哈F40堆弃人骨的成因则可能是:因某种因素导致大量人群在短时间内相继死亡,但由于死亡人数较多,古人来不及将其正常埋葬,只能选择在室内集中停放,随着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不得已将死亡个体层层叠压。F40靠近门道处人骨堆积叠压厚度明显高于室内其他部分,或许正是因为死亡人群不断增多,将死者仓促堆进室内所致。结合大量人骨堆弃叠压、姿态凌乱等现状,我们推测该房屋内出土的人骨应属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在法医学上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主要包括自然灾难、事故暴力、传染病致死。哈民忙哈遗址坐落在沙岗上,四周皆为沙丘,无陡峭山石,东南地势平坦,西北部环绕有古河道,在发掘过程中并未发现淤土、水渍层或被洪水裹挟的堆积物,也未发现泄洪沟壑,或因地壳运动造成的层面结构痕迹,因此,可初步排除发生自然灾难所造成群体死亡现象。对F40出土人骨进行古病理学观察后,并未发现有明显的肢解、创伤、钝器砸击等痕迹,也可排除暴力冲突与祭祀行为所造成的群体死亡现象。由此推测,哈民忙哈遗址可能是由某种传染病的突发所造成的一场史前灾难所致。
相关人骨考古学研究表明,由不同因素导致的人群大规模死亡所表现出的死亡年龄构成存在差异。例如,战争等暴力对象更可能是年轻男性,且骨折和创伤出现率较高;饥荒可能首先影响人群中老弱等最为脆弱的社会成员;而急性传染病根据具体疾病的类别和发病率的不同,在年龄分布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中国已发现的史前遗址中,废弃原因比较明确的灾难性遗址当以异常洪水事件造成废弃的青海喇家遗址和瘟疫导致废弃的内蒙古庙子沟遗址为代表。通过将上述两个遗址与哈民忙哈遗址的出土人骨年龄结构进行比对可知,哈民忙哈遗址平均死亡年龄(26.8岁)与庙子沟遗址的平均死亡年龄相近(22岁),而喇家遗址的平均死亡年龄仅16.1岁;在各年龄段死亡率比较中,喇家遗址未成年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古代人群,而壮年期个体死亡率,哈民忙哈遗址为35.4%,与庙子沟遗址(30%)较接近。哈民忙哈遗址与庙子沟遗址之间所存在的这些共性可能暗示哈民忙哈遗址的废弃或许也是与某种瘟疫等急性传染病的突发有关。
哈民忙哈遗址所在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近代以来一直是鼠疫的流行区,至今仍存有鼠患,春季多发。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且位居首位。结合对哈民忙哈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可知,该遗址出土所有动物标本均为野生动物,通过对该遗址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统计后推测,该遗址居民经常性捕食中小型哺乳动物和水生动物,其中野兔数量占哺乳动物总数的75%,东北鼢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比例也相对较高。兔和鼠的繁殖力极强,若这些野生动物被鼠蚤叮咬后携带有病原体,被人捕食后或鼠蚤直接叮咬人类后,就可直接将鼠疫杆菌转移给人类宿主。同时,鼠疫患者或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呼吸所形成的细菌微粒及气溶胶则容易造成更多人感染,史前人类一旦感染鼠疫,很容易迅速传播,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低下,必然会导致大量社会成员发病甚至死亡。由于鼠疫属于急性传染病,潜伏期较短,很难在骨骼上遗留有可供观察的痕迹,因此是否因鼠疫导致哈民忙哈遗址F40内大批人群非正常死亡,还有待未来的进一步综合研究,尤其期望通过分子考古学检测获得有关鼠疫杆菌的直接证据。
豆腐鲨搁浅绿岛睡美人海滩,众人联手救援成功。(图/记者杨钧典翻摄)据ETtoday(杨钧典):台东绿岛睡美人岩附近礁岩22日下午4时许被发现搁浅的一尾约长10公尺的豆腐鲨,民众发现后立即报警,并拍下照片PO在脸书请:热血的朋友帮忙救援!后有10多位热心民众及岸巡驻绿岛官兵赶往现场救援,直到晚间6:3...
2023-03-220阅读全文 >>共享时代已到来,甚至还出现了共享女友,以至于人们在惊呼,现在是真不知道该不该找老婆了,万一以后共享老婆上市,扫一个就带回家,不满意路边一扔再扫码换一个,那叫一个爽。其实类似这样的共享古代真是不稀奇,古人才是共享经济的鼻祖。自古以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人奉行的一直就是一夫多妻制,不就是一种共享吗,其...
2023-03-220阅读全文 >>“宫体”之名,最早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另据《梁书徐传》记载,宫体诗是徐开创的一种诗体。徐在萧纲封晋安王时,就跟他做侍读,一直到萧纲封太子时。这种诗体影响到太子宫的学士,萧纲学它,庾信、徐陵等学士也学它,因流行于太子宫,所以称为宫体诗。宫体诗顾名思义是出自宫...
2023-03-220阅读全文 >>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中,出现过很多著名战役,比如诺曼底登陆战、太平洋战争等,那么你知道诺曼底登陆战的交战双方是那几个国家吗?伤亡人数又是怎样的呢?将战经过以及过程又是如何?那么今天度哥历史小编就来为你详细的介绍一下此次诺曼底登陆战的具体信息,看完之后你就应该会有一个新的认知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登陆战,诺...
2023-03-190阅读全文 >>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当然了,同时,也是当时秦国的第一个兵器,从外表上来看,当时的戈的外形像一个匕首一样。看起来还是比较锋利的。仔细想想,关于戈的词语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战,伐等,而且这些词语又恰好和战争,打仗有关,说明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也是非常的具有寓意的,那么,戈为什么能够成为一种兵...
2023-03-220阅读全文 >>1674年,明永历二十八年、清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周王元年;日本延宝二年,中国农历甲寅年,生肖(虎年)。中文名1674年性质时间历史年代明永历二十八年、清康熙十三年历史事件中国爆发三藩之乱1674年年表1674年一月在中国爆发三藩之乱。 康熙帝东巡吉林。 南怀仁绘“坤舆全图” 。 1674...
2023-03-23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