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馆 www.qiwenguan.com】探寻天下未解之谜 领略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河南省栾川县龙泉山数万年前谁在那里生火

发布时间:2023-03-23来源:奇闻馆编辑:奇闻馆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河南省栾川县龙泉山数万年前谁在那里生火

河南省栾川县龙泉山数万年前谁在那里生火

河南省栾川县龙泉山数万年前谁在那里生火

据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乔地):盆地、山脉、原始森林、成群的食草动物……每到鹿或牛迁徙、繁殖的季节,古人便追随鹿群、牛群进行捕猎。收获后,他们用打制的石片对猎物进行分割,之后进行烤制。享用完食物,他们将动物骨骼扔进洞内深处,便躺在洞口檐下或向阳空地上休憩……考古学家为我们“还原”了三四万年前古人类的生活场景。

他们做如上“还原”的依据,是在河南省栾川县龙泉山遗址持续近十年发掘,发现的2.3万余件出土文物,尤其是其中的1处灰烬和4处火塘。3月1日揭晓的“2018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龙泉山遗址因此名列其中。

曾被当作“恐龙遗址”保护

伏牛山重峦叠嶂,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至今仍然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是,它却是考古资源的宝库,接连发现的恐龙和中国罕见的早期智人和直立人(猿人),不止一次地向世人昭示人类文明的曙光。

栾川县城关镇西北方向的龙泉山,现在已经被建成龙泉山公园。沿着公园西大门北侧一条小路,向山上走50多米,视线的左前方便出现了一个洞穴。走近看了,洞口北侧,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恐龙遗址”四字。

栾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庞海娇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附近村民曾在此处发现不少化石,大家称这些化石为“龙骨”。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周立的老家,就在龙泉山附近。他至今清楚记得70年代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洞里“探秘”的情景。可惜,由于80年代的一次炸山崩石,炸毁了洞穴的中间部分,更多的“龙骨”也露了出来。周立介绍,那次事件后,县文管所在洞口立起一块石碑,作为“恐龙遗址”给保护了起来。

文物普查,“真实身份”被发现

让“恐龙遗址”身份发生变化的,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8年,栾川县文管所对全县境内的文物遗迹进行调查。文管所党支部书记李作献牵头进行的龙泉洞调查,发现了不少化石和石器,而且发现该洞穴为檐厦式结构,坐西朝东,光线很好,清晨温暖,午后凉爽,离水源很近,既能捕获猎物,又可防猛兽伤害,非常符合古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其时,栾川县已经发现了蝙蝠洞等十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李作献和庞海娇等人便大胆猜想,这很可能也是一个古人类遗址。于是,他们便邀请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周立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杜水生到栾川,对龙泉山遗址的“真实身份”再做认定。

2010年1月,两位专家实地调查发现,洞穴中部被破坏,洞口仅保存了一部分,坍塌的角砾石下有约5厘米的灰烬层,洞穴中的堆积最厚处约40-50厘米。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和发现的部分动物化石、石器等,周立和杜水生一致认为,该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更新世晚期)古人类洞穴遗址。

在2011年试掘发现1000多件化石、石器的基础上,从2014年1月开始,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栾川县文管所开始对龙泉洞遗址进行持续性地发掘。

惊现“品”字型火塘

负责此次现场考古发掘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顾雪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搬开洞口南侧的两块大石头后,他们首先发现了大量的烧石、烧骨,还发现有一层灰烬,在灰烬周围发现大量石英碎屑。根据这些遗物及迹象,他们推断这里应当是古人类在洞穴内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大概是2015年下半年,他们发掘到离洞顶上部测量控制点约4米深度的时候发现有用石头块围成的圆形遗迹现象,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一处用火遗迹。后来又接连发现了三处。他们初步判断这可能是古人类的用火遗迹。

从武汉大学毕业的顾雪军率领着8人考古发掘小组,像“过筛子”一样,在洞口处偏南20平方米范围内,竟然发掘出了石制品、动物化石、骨器等标本2.3万余件。他说:“旧石器时代遗址非常珍贵,发掘需要更细致、更慢。”就在这20平方米范围内,他们每年只能做15厘米左右的发掘深度。四年下来,这20平方米内有多少颗沙粒,他都能数得清。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发现最后一处火塘,做得更加小心翼翼。“那一年只发掘了12.5厘米。”顾雪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4处火塘都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最小的直径约40厘米,大的有六七十厘米不等。其中3个火塘间距1米左右,呈“品”字型,另外1个在下方,相距高度约20厘米。

顾雪军说,“品”字型排列的火塘,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是没有的。更为奇特的是,每个火塘周围都用石块围着。

2017年,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十来位考古界顶尖专家,应邀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和研判,认为与北京周口店、郑州李家沟遗址相比,龙泉洞遗址并不是用火最早的。云南江川棠箐旧石器遗址用火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一百万年以前。但是那些遗址的用火痕迹只能看到一摊灰烬,龙泉洞遗址结构清晰的火塘,在同时期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为复原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面貌提供了充分依据。

这样的火塘有利于保护火种

顾雪军说,他们曾进行过实验,在采用“品”字型搭出的火塘里,明火熄灭一段时间后,仍能被重新引燃。并且,可以用石块控制火焰燃烧的程度和范围。“这说明距今约3万至4万年前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用火技巧,具备了生火、用火的能力。”

顾雪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主要是依据以下方面来认定那里是古人类用火遗迹的:一是结构清晰的火塘;二是灰烬痕迹;三是大量用火烧过的骨头等动物化石;第四,也是更主要的成分化验。目前已委托专业的检验机构把样本取走。“化验结果出来时,将能更加证明这个判断。”顾雪军坚信。

资料表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猿人已经开始用火御寒、取暖、熟食了。最初是通过采集天然火种和“钻木取火”来获得火种的,但这两种途径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后来开始尝试保存火种。挖一个洞,并不断放进树枝等可燃物。但是,这样总需有人看护,也需不断寻觅可以燃烧的东西。

而龙泉洞用火的技巧表明,他们已经学会了把没有烧尽的火炭用灰烬掩埋起来,使火炭在低氧状态下缓慢燃烧。需要用火的时候,再把火炭扒出来使用。这已经类似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阶段用“灶坑法”取火用火了。顾雪军说,这一时期正好是现代人的起源时期。

为东亚和我国现代人类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世界古人类学研究,有两大热门课题,一个是人类起源,一个是现代人类起源。对于现代人类起源,国际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非洲起源说”,二是“多地区进化说”。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现代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进化来的。而要证实这一观点,需要距今10万年到3万年的考古资料。但该时段的考古资料,此前十分缺乏。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杜水生说:“令人振奋的是,龙泉山遗址正好处于这一阶段。”他坚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龙泉山遗址有望为东亚和我国现代人类起源提供直接证据,弥补研究过程中缺失的重要环节。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也说,在这方面欧洲已经做了很多该时期的发掘、研究工作,但东亚地区所做工作相对较少,因此这一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类起源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说,“用火是从古人类过渡到现代人类的关键。有火就有熟食。有了熟食,大脑的脑容量才可能增加。增加脑容量,古人类才能进化成现代人。”

史家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3万至4万年前是现代人形成的关键时期,现代人类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出现的。栾川又位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龙泉洞考古发掘对区域性早期人类演化、中华文明起源脉络、古环境变迁等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标签:  遗址  发现  龙泉  他们  古人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河南省栾川县龙泉山数万年前谁在那里生火》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挖掘出一条本丟·彼拉多时期的道路》这篇文章。奇闻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