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召开
据北京时间(丁丁):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房山隆重开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英国、坦桑尼亚、上海复旦、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120位专家学者、嘉宾参加会议。
联合国主任表示要加强同周口店遗址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中心主任麦克泰尔德•罗斯勒女士专程发来贺信。罗斯勒女士表示,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罗斯勒女士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大同周口店遗址的交流合作。
知名专家各抒己见,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本次会议将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官员和来自中国科学院、美国麦迪逊大学、英国巨石阵遗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等16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代表、史前遗址的代表近120人将亮相国际会议,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
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国际会议
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京绣、漆雕、泥塑、手工制香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活动贯穿本次国际会议始终,向世界展示非遗传承的发展。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地区积极开展文物科技保护与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逐步改善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有效带动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经过7年论证3年施工,凭借先进的展览展示以及中国钢结构金奖等新理念、新技术,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关报道:披上“铠甲”再上阵的周口店猿人洞遗址 十一的游览量竟突破了20年记录!
据新民晚报(潘子璇):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也是周口店猿人洞“闭关”三年后重新开放的一年,“复出”的猿人洞是否被游客们买单?未来还将有哪些变化?今天上午,“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房山举办。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在会上发布了一份捷报:随着周口店猿人洞上个月再度开放,今年十一“黄金周”周口店遗址日游览量最高达近8000人,突破20年来观众日游览量的记录。
辉煌成绩: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
在很多60、70后的眼里,周口店猿人洞是个很神秘的地方,我们的祖先究竟长什么样?又是如何生活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据悉,自上世纪20年代发掘至今,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化石地点27处,目前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仍在进行中,其中发现了生活在70—20万年前的直立人、20—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以及3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时还发现数百种动物化石、近十万件石制工具和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
董翠平表示,迄今为止周口店猿人洞遗址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它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古人类的罕见物证,还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对早期人类历史的研究与重构具有重大的价值。
由于是露天环境,猿人洞遗址被发掘以来,经日晒、雨淋、风蚀,洞口一度出现滑塌现象,2015年8月16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上个月,保护工程完工,猿人洞再度开放。“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猿人洞不再是一座看不懂的荒山林地,而是充满科技文化氛围的旅游宝地,这也成为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的原因。”
在猿人洞外远眺,一层如穿山甲鳞片般的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覆盖在猿人洞上,仿佛身披铠甲,而这层铠甲也保护它免受日晒雨淋。保护棚依山匍匐而建,南北跨度77.5米,东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达35.7米,造型复杂,曲线不规律、单曲线构件不稳定、坡度大、双向跨度大,对钢结构安装和焊接要求极高。为了合理控制结构曲线精密度,项目团队采用变形监测仪器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安装误差被控制在5毫米以内。这项工程最终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
董翠平指出,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经过7年论证3年施工,凭借先进的展览展示以及中国钢结构金奖等新理念、新技术,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保护要求,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文化遗产的未来谱写新篇章。
未来规划:周口店遗址将与世界接轨
在十一“黄金周”里,猿人洞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不少游客甚至游览不止一次、两次,因为这里可以看的,可以学的知识太多了。周口店遗址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记者在猿人洞现场看到,不仅洞里的激光投影等高科技令人目不暇接,洞外的生态环境也好起来了。走在山林间,时不时冒出来的各类猿人、史前动物的模型栩栩如真,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生态美丽的小池塘里游鱼连连,古树繁茂而苍翠。走累了还可以到山上的科普体验馆里欣赏猿人洞考古成就展,看3D宣传片,里面还设置了亲子活动室和纪念品文创店。这些改变让猿人洞再次“火爆”了起来。
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董翠平认为接下来的路仍任重道远,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下一步将通过六方面手段,将周口店遗址打造成与世界接轨,具有品牌效应的考古遗址公园。
一是加强遗址科技保护力度。随着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文物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下一步将更多地引入三维扫描、无人机、物联网、云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遗址保护服务;
二是加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已经证明的一种既能够保护好遗址,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今后我们将加快公园规划编制和公园建设,实现遗址保护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与周口店遗址类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的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使周口店遗址与世界接轨;
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进一步加大人员培养力度,丰富培训方式,如通过交流合作,互派代表学习等,同时广泛招募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遗址保护、管理团队;
五是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目前,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还相对较弱,今后将借助周口店遗址品牌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大此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其他遗产地的相互学习、借鉴,丰富遗址文创产品;
六是充分发挥品牌作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周口店遗址的品牌带动作用,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改善地区环境、增加就业机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董翠平认为,目前周口店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遗址本体展示手段还比较单一,虽然在猿人洞引入了科技展示手段,但是这种方式是在保护建筑实施后,猿人洞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才可以实施。遗址绝大部分化石地点还是处于露天状态,展示方式还是单一的,说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遗址展示的研究,丰富展示手段,更好地阐释遗址价值。
相关报道: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据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应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主办的“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11日在北京房山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同期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堪称考古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史前文化遗产在学科发展、基本建设考古、大遗址保护、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作为北京市科技保护成果的典范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表示,本次会议作为史前文化遗产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展示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分享文化遗产保护先进经验,探讨数字化、科技化发展大计,对推动史前文化保护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传承和弘扬首都古都文化,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经过7年论证3年施工,凭借先进的展览展示以及中国钢结构金奖等新理念、新技术,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保护要求,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文化遗产的未来谱写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带来了题为《周口店第1地点在人类演化中的位置》的主旨演讲。
为期三天的会议将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应用、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与经济、旅游、教育、文创”四个主题进行研讨,旨在分享交流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及美国、英国、坦桑尼亚、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120位专家学者、嘉宾参加会议。
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周口店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010年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201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
相关报道:16国专家汇聚周口店研讨史前遗址保护
据北京晨报(王歧丰):10月11日,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开幕。来自国内外史前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地的120位专家学者、嘉宾参加会议。会议将持续到10月13日。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本次会议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应用、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与经济、旅游、教育、文创”四个主题进行研讨,旨在分享、研究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会议将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官员和来自中国科学院、美国麦迪逊大学、英国巨石阵遗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等16个国家的近120位专家学者代表参与,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水平。
出席开幕式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同期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堪称考古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史前文化遗产在学科发展、基本建设考古、大遗址保护、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作为北京市科技保护成果的典范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房山区的京绣、漆雕、泥塑、手工制香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活动将贯穿本次国际会议始终,让国内外嘉宾更多了解房山丰富的文化资源。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野生动物摄影竞赛作品出炉该作品出自摄影师托马斯•韦贾彦(Thomas Vijayan)之手,吸引了1万多名投票者的支持。图片中的幼猴抓住两只成年猴子的长尾巴,调皮地玩起了荡秋千,嘴巴张大着,看似十分高兴。两只成年猴子则淡定地坐在树枝上,任凭幼猴玩弄它们的尾巴。摄影师托马斯称,...
2023-03-230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人难逃一死,就算是古代那些整天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皇帝也不能幸免。要知道古代皇帝都是有三宫六院,妃嫔非常的多,那么问题来了,在皇帝死后,新皇帝会怎样处置他们的三千后妈呢?不防我们先拿看看古代那些北方的民族(匈奴,蒙古)是怎么对待的,据史料记载,这些民族对待后妈的方式,要知道在古代北方的这些民族...
2023-03-220阅读全文 >>如今我们对于流星的出现会感觉是一种好运,大家都会在看到流星后许愿,觉得这样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其实流星也只是一种很常见的天文现象,不过在古代的时候可能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毕竟古代没有那么多的科学理论,一切的自然现象都会迷信话,认为是不好的东西可能会遭天谴。那古代人看到流星后会有什么反应呢?流星在古代又...
2023-03-230阅读全文 >>戈耳工是希腊神话中的魔物,本来只有一个就是美杜莎。后来赫西俄德将戈耳工的数量增加到三个,丝西娜(Stheno,力量)、尤瑞艾莉(Euryale,远跳)、美杜莎(Medusa,皇后),并认为她们是百妖之父福耳库斯和刻托的女儿。荷马(Homer)在《伊利亚特》中只论及一个戈耳工,就是美杜莎。她的头颅被嵌...
2023-03-220阅读全文 >>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明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引证解释1、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从宋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制的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的。《礼记·檀弓下》:“其曰明...
2023-03-220阅读全文 >>科学家称取消罗戈津访美后月球和金星项目将面临威胁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的通讯员阿纳托利•彼特鲁科维奇认为,取消俄罗斯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对美国的访问可能会对包括建立近月网间连接器,国际空间站计划和金星研究项目在内的月球开发联合计划造成不利影响。彼得鲁科维奇认为:“如果如此高...
2023-03-220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