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7座、水井2口、沟9条、灰坑6座,还有种类丰富的出土文物……这些新发现,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古窑址群,活色生香地描绘了若耶溪畔自战国延续至明清、横跨2000多年的一处古人生产生活热土。
近日,看着刚出炉的柯桥区平水镇西湖桥村马家墩地块考古发掘成果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罗汝鹏博士内心有些小激动。因为,这些发现将提升人们对平水区域地下文物的认知:这里不仅是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和六朝时期墓葬重要分布区,也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发现红烧土
战国时期
已存在越人活动
西湖桥村,位于柯桥区平水镇,东临若耶溪。若不是因为一个10万平方米建设地块的前期考古勘探,罗汝鹏根本不会留意到它。
“这块建设用地,南北向长条状,北部稍窄,中、南部较宽,地势整体较平坦。中部东侧还有一段若耶溪古河道,南部为田,当时种着蔬菜、水稻等农作物。”罗汝鹏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在2019年10月至11月期间对这块建设用地进行勘探调查的。他们把地块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了走访、勘查、钻探。最后在地块东侧被当地村民俗称“马家墩”的一块地方有了发现,“经钻探,我们共发现9处坑状遗迹和7座墓葬,并把这个遗存集中的区域暂时定名为‘马家墩遗址’。”
“据史书记载,平水是战国时期越国冶炼兵器的地方。”罗汝鹏坦言,一开始,他们冲着冶铸遗址的方向去寻找,却意外发现了红烧土建筑构件,“我们在马家墩遗址发现了一批带有竹木棍印痕的红烧土残件,其中一件较完整,呈柱状,实心,厚重,上下端均有断茬,壁外还环绕着一些竹木棍印痕。”
红烧土是由古时人类居住的房屋倒塌后堆积形成的。当时人们用粗木和泥土混合物搭建出墙体和屋顶,这就是所谓的木骨泥墙,若用火烘烤,更加坚固宜居。大量建筑遗物的发现也可以反映出:马家墩一带是一个古人生活的居址类遗址。
“虽然这个区域内的地层破坏较为严重,不同探方内文化层分布不均,多数遗迹直接暴露于表土层下,但我们仍清理出了时代跨度较大、种类丰富的各种遗迹,并出土了一批较为丰富的遗物。”罗汝鹏说,从这些丰富的建筑遗存与各类生活遗物可以看到:战国时期,平水盆地腹心已存在越人活动。
300多平方米内
7座窑炉
构成一个规模窑场
7座窑炉,是马家墩遗址中最珍贵的发现。
“7座窑炉虽然都破坏严重,大部分窑床以上窑壁不存,但各窑炉平面形状一致,皆为半倒焰式马蹄形窑,筑窑工艺一致,是同一窑场的窑炉群,所有窑炉大致分布在300多平方米范围内,构成了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窑场。”根据窑床发现的基础陶砖分析,罗汝鹏认为,该窑群的年代应不早于六朝、不晚于唐宋时期。
同时发现,这些窑炉的分布规律有所不同,有多个窑炉共同组成一个窑炉群的布局,也存在单个窑炉独立分布的布局。“目前,尚不清楚这是由于时代早晚的关系,还是同一时期有意布局的结果。但单从窑炉的布局看,我发现了非常有特点的一组。其中三个窑炉,呈三角分布,火塘向心对称,享用同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操作面,且通过操作面四角的柱洞,可以推断原来应存在一个简易的建筑。”罗汝鹏认为,残存的窑炉群,为研究当时的炉窑结构、功能布局和烧制砖瓦的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此外,考古人员发现了9条沟、6座灰坑、2口水井等遗迹。“9条沟虽然形状有别,但位置布局颇有特色,应是存在不同功能的人工沟。6座灰坑,平面近椭圆形,坑底残存少量灰白色黏土,推测可能为练泥坑,时代与窑炉群等应相近。2口水井均由圆形井圹、砌砖井壁以及壁外填土三部分组成。井圹平面呈圆形,直径80厘米,中间用复线菱格纹和四出钱纹的青灰砖,侧立围成一周。”罗汝鹏发现,这水井的下部径略大,由8块砖,到中间为7块,上部收成6块砖,“砖的窄侧面小于45度,削砌磨平,应是为了井壁牢固。这是研究古代水井构筑技艺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也是对古代工匠聪明才智的生动诠释。从它们与窑炉的位置关系看,应该是为烧制砖瓦时提供水源之用。”
出土大量生活用品
从战国延续到明清
“你看,这个内壁装饰三条海鱼和水草纹的宋代大盆,海鱼游曳灵动的造型惟妙惟肖,颇惹人喜爱。还有这个外底印有隶书‘大清嘉庆年制’款的青花瓷碗,造型端庄大气,青花发色清雅,是一件上乘之作。”柯桥区博物馆考古处处长陆菊仙的手机里,存放着马家墩遗址出土的一些生活用品的照片。
在她看来,这些居址遗存的发现非常有意义。这说明,多以墓葬形式出现的平水地下文物,如今有了更加丰富的面貌和文化内涵。
“当时出土的生活用品种类较多,质地有铜、石、瓷、陶、木等几类,多出土于地层堆积,少量出土于灰坑、水井中,遗物年代有战国、六朝、唐宋、明清时期,其中以战国、唐宋时期为主。”罗汝鹏在考古发掘成果报告中这样描述。
出土的这些生活用品时代特征十分显著。战国时期有印纹硬陶的器盖、罐;唐宋时期的陶瓷器有执壶、韩瓶、圈足花口碗和装饰海鱼纹的大盆;清代有带嘉庆年号款的青花碗。
除了生活用品,马家墩遗址出土的遗物中还有大量建筑材料,主要有石、陶、红烧土质3种。石质类数量不多,废弃于地层堆积中。陶质类以砖瓦最多,砖多用于陶窑火门口、水井、墓葬的建造,瓦均为残片,皆出土于地层堆积中,有的集中堆积,形成瓦片层。
为寻找越国时期
重要遗址提供新思路
去年5月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柯桥区博物馆对这一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4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从这些堆积丰富的遗存中,看到了平水地区在古代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
“红烧土建筑构件反映了居址类遗存的分布,变形扭曲的硬陶器出现,反映了该区很可能存在战国时期的窑址,这些居住、生产类遗存与平水盆地大量分布的战国时期高等级越国贵族墓相呼应,丰富了平水盆地作为战国时期越国重要据点的文化内涵。”罗汝鹏认为,这为该地区寻找越国时期的重要遗址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他看来,越国时期生活、生产类遗物的出现,反映了平水盆地内应当存在一定数量的越国村落,甚至不排除存在重要采邑、重要城址的可能,毕竟作为盛极一时越国王陵所在的平水盆地,应是越国王族十分重视的腹心之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没有大型的聚落拱卫不甚合理。同时,平水盆地地理形势优越,易守难攻,山水相间,物产丰富,正是最好的宜居之地。
此外,从马家墩遗址的发掘成果看,六朝时期出现的窑址、水井等遗迹,生产、生活气息浓厚,欣欣向荣,俨然一幅桃花源般的乡村乐土图;而唐宋时期生活类遗存更为丰富、精致,商贾往来、烹茶煮酒,正是南方地区安居乐业、礼仪之邦的实物证据;明清时期延续着唐宋以来的发展,若耶溪两岸村庄密集、沿河而居。“应当说,唐宋以来的平水盆地腹心,正如文献记载的那样,人口密集,还有不少官宦豪绅的宅邸,已是会稽地区人类活动的重要市镇。”罗汝鹏说。
目前,马家墩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已结束,发掘区内遗存也清理完成,该地块已移交建设单位按既定计划进行开发建设。“需要注意的是,马家墩遗址临近若耶溪,地处平水盆地腹心,这一聚落布局的规律认识,与以往早期居址遗存多位于高地的认识有所不同,同时鉴于考古发掘面积有限,如果在该地块建设中再次发现重要迹象,施工方应及时停工,并报告当地文物部门处理、处置。”罗汝鹏说。
宇宙中实际存在的维度比我们意识到的多吗? 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科学家都希望能用弦理论来解释宇宙万物。弦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力、所有粒子、所有常量和所有物体都处于同一物理架构之下,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无数微小的、不断振动的“弦”的产物。理论学家们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研究弦理论。他们很快意识...
2023-03-220阅读全文 >>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看过了,在这部电影当中讲述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位没钱没势的穷小子与一位美丽多情有地位的女子相爱了。本应该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却遭遇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海难。两人中只能有一人活着,而男子却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女子,让她好好的活下去。...
2023-03-230阅读全文 >>盗墓,一直都是一个很多人好奇但是又接触不到的地方,大家能够有一些了解,可能就只能通过一些小说的想象和描述了。不过,历史上还是存在有很多盗墓的行为的,唐朝时期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个人,他们的墓地相隔非常近,但是袁天罡的墓一直都没有人下手,李淳风的墓却是千疮百孔,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从古到今,摸金校尉层...
2023-03-230阅读全文 >>“只恨生在帝王家”可能这句话让古代百姓看到,只会觉得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过古代帝王家庭的确也不是那么容易混的,如果你是男孩可能一不小心就要上演兄弟相残的戏码,最后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些在政治之争当中牺牲掉的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可能就是“只恨生在帝王家”。那么究竟是谁说出这句话的呢?这次...
2023-03-230阅读全文 >>合肥发生的灵异事件并不多,但是在几起合肥灵异事件真实案例中,有一个事情却是很多人可能都曾听说过的,那就是合肥新加坡花园城灵异事件,相传这里两位想要开发的老总都意外的死亡,后来不得不在小区内建造了很多动物造型的雕塑,这个小区才最终建成。合肥新加坡花园城灵异事件这个事情要追溯到很早之前,根据当地的一些老...
2023-03-220阅读全文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万千米,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据测量,月球位于近地点时,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6.3万千米,而位于远地点时,平均距离为40.6万千米,两者相差达到10.41%。当月亮距离我们近时,看到的月亮大一些,当月亮距离我们远时,看到的月亮小一些。要是距离...
2023-03-190阅读全文 >>